钛媒体注:在创新工场2016年度的峰会上,富士康集团创办人兼总裁郭台铭在会上做了主题演讲。
他认为成功是没有法则的,而创业就是哪条路能够走得通就走哪条路,创业最重要的条件还是人,而创业这一点要有狼性的精神。他说,
创业家的精神有一个就是要有狼性,遇到困难,作为创业家,一定要把创业放在第一位,你的决策都要以创业为重要考量,就是说,这个事情对你所创的事业是否有帮助。因为你要顾虑的事情有时候太多,所以要做一个创业家,必须要牺牲你自己的时间,把事业排在第一,那你的很多东西就必须往后排。
结合42年的创业史,郭台铭总结,再好的题目也有失败者,再不好的题目也有成功者,关键是精神,尤其是刚开始创业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的精神武装起来,把自己很多不必要的应酬尽量抛诸脑后。
而且,创业者得肯花时间调整公司内部,要能够找到协助自己成功的资源,让产品的摸索期简短。但是产品的经验是要花时间去积累的,而问题是现在互联网的创业家都把硬件看得太简单。
除此之外,市场的趋势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因为现在是一个信息透明的时代,你做什么东西别人也都会做。只有对市场了解,对产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才能让事情做起来事半功倍。
在提问环节,郭台铭对于一些热点话题,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比如:
- 他认为未来的大方向是软硬件结合,而VR与AR则代表了未来;
- 传统与创新并不是对立的两方,创新需要在传统的基础之上;
- 创业和年龄没有绝对的关系,要看你是针对于哪一个市场,但是创新应该从年轻人开始。
以下是演讲和现场提问环节原文:
首先,我们要恭喜创新工场华南总部在深圳的正式开幕,创新工场从北京把一部分的力量南迁到深圳,是正确的选择。
我们觉得深圳一直是创新的一个基地,这么多年以来,大家都挤在北京,没有到深圳来,其实深圳的阳光,深圳周边的环境,它离香港也非常近,最主要深圳有很多过去的传统制造业。像我们1988年在这里的时候,就有大量的制造业,这些制造业都要转型。
其实我之前一个半月都在全世界跑,我到捷克去,捷克有很多创新,全世界都在谈创新这个名字,每个地方都有创新,都有智能城市,没有一个地方不在讲这两个字。可是我觉得在中国,尤其是在我们大陆的年轻人,在政府的号召之下,对创新更为积极。
所以创新工场今天利用这个机会在深圳办华南总部,我觉得有它的理由。深圳有很多大的企业,像腾讯,是在这边走出来的,还有华为,当然我们富士康在这里一直扮演的是实体制造、硬件制造的角色,已经28年了。其实最早一代iPhone、iPad跟Kindle都是在这里诞生的,这里还有很多我们的硬件制造人才。
我们过去一直在和企业合作,不只是创新工场,我们跟杭州阿里也搞了一个小镇,也做了一些创新硬件思维的东西,包括也跟美国创新企业在做这些新产品的开发,从创意、构思到样品的制作。我们其实现在也在跟我们很多创业伙伴在提早介入,我们跟美国,日本,欧洲都有合作。
在北京、深圳,我们已经有了一些经验,很多创业家大家一开始的时候都坚持它的核心竞争力,可是走了一阵子以后,它自己的核心因为需要花很多时间去把这个产品做出来,因此没有办法用它的专业或者核心去找到专业的伙伴,所以创新工场,像李开复老师给了很多专业的建议,帮大家找到专业的资源,然后大家一同协作把产品开发出来,我觉得很好。
过去创新工场比较偏向在互联网应用技术,在软件上面。最近,不单是在大陆,甚至于在美国都一样,现在开始走软硬在整合,虚实在结合(的道路)。
其实创新这个东西,你要怎么说,因为成功是没有法则的,创业就是一个丛林,进入丛林以后看到哪有路就往哪钻,看到哪有水就往里跳,所以你说创业要具备什么条件才会成功?我觉得创业成功最重要的条件就是人。
我最近看到香港一个创业家,24岁,他正好跟我一样,也姓郭,英文名字也叫Terry。今年中秋节的前一天,当时预报要刮台风,我跟国外一个朋友谈到他,朋友对他很有兴趣,希望跟他谈一些生意。我就早上起来打电话给他,我说你要不要过来,然后他马上就飞过去了。
我已经投这家公司了,但不是很多。那我最近也在出一些题目考验他,因为预报有台风,所以我回来的班机在走之前没确定要不要定。我当时想的是,第二天是中秋节,如果赶不上飞机,没法飞回来过中秋,那我对他的投资就考虑考虑。
电话是我秘书打给他的,还不是我亲自打的,让我没想到的是,他中午就飞来台湾了,我说你谈完就可以走了。他当时还找了用户来体验,是在东欧一个很大连锁公司的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