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我出门的时候就叫我秘书定了四个航班,有两班是今天晚上,有两班是明天早上和中午,我只要赶回去吃个晚餐就可以了。”我觉得这个人最起码第一次考验我就给他通过了,我觉得他的产品,可能不是完美的,还有很多要修改的地方,但是我觉得24岁的这个人,他有创业家的精神。
创业家的精神有一个就是要有狼性,遇到困难,作为创业家,一定要把创业放在第一位,你的决策都要以创业为重要考量,就是说,这个事情对你所创的事业是否有帮助。因为你要顾虑的事情有时候太多,所以要做一个创业家,必须要牺牲你自己的时间,把事业排在第一,那你的很多东西就必须往后排。
我创业42年,到现在面临第三次创业。我们要收购日本的公司,这是一个非常有挑战的任务,要把2万多个日本同事融合在一起是个非常艰巨的工程,但是日本有它的工匠精神,所以我们能够来推动这个事情。每一次创业让我们觉得,面临的是挑战,面临的是困难。
所以,我讲要有创业精神,你必须要把你所有的精力放在你的核心竞争力,放在你核心的事业,一年360天,一天24小时,你脑子就是想着说我必须要把这件事做成功。
再好的题目也有失败者,再不好的题目也有成功者,关键是精神,尤其是刚开始创业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的精神武装起来,把自己很多不必要的应酬尽量抛诸脑后。
第一是要有创业精神,要专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第二,你要能够找到协助你成功的一些资源。
今天我讲第二个重点,各位在寻找资源的时候,有开复老师的指导,开复老师在网路、软件、新创企业应该怎么管理高科技人才,他很有经验,高科技人才是非常难管理的,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想法,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意见。
那么我认为钱现在对全世界创业者来讲都不是难的事情,现在全世界有太多的钱,需要的是用很多的钱来追逐少数好的题目。问题就是钱太多了,所以现在是拿钱找题目,而不是题目找钱,拿钱并不难,问题是拿钱以后怎么把你的产品开发出来,能够上市,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
我在一个月前,去旧金山,美国的创业教父请我吃早餐,聊了一下,他拿50万美金给Facebook,后来拿回去了50亿美金。他跟他的伙伴去年来看了我们,他说最近钱太多,题目太少,大多数的钱追逐少数的题目。
我说你现在在做什么,他说我今年想要度假,休息一段,等这个风潮过了再说。你看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但是我们并不因为这样子就放弃对题目的过滤。 我们在美国也投资了一些,从一开始的700多家过滤到16家。
对于筛选中最后剩下的少数,尤其是在我们的制造大本营的深圳,我们就把主要的经营,包括检测实验室,跟创新工场作一个深度挂钩,让你们专心开发你的产品或者专心配合你做软硬整合,帮你把你的时间成本降到最低,做最新的一流产品,这是我今天强调的第二个观点:就是说创新产业里面的很多资源需要去张罗,需要去取得。
我觉得创业者要花时间调整你公司内部,那些跟你一起创业的伙伴,因为这些创业伙伴是需要你来带领的,所以你要花更多时间去经营。而对于资源,我们跟开复老师,跟创新工场来协助你,在开发过程中能够缩短摸索期。
做一个样品很容易,生产的时候,要经过很多次试验,更需要经验累积,尤其互联网的创业家都把硬件看得太简单。VR(虚拟现实)跟AR(增强现实)我们就发觉到非常大的开发空间,所以我们自己也在开发,也在内部进行创业。
我们把心理医生、眼科医生的资源通通都叫出来。因为开发这些东西需要大量资源投入,那么资源管理就非常重要,所以其他事情就让创新工场,让富士康协助创新工场挑选好的项目,让你开发成一流的硬件。
第三点我要强调,就是说你一定要了解市场的趋势。因为现在信息时代的传递非常快,你做什么东西别人也都会做,我常常一个题目在北京看到,在杭州看到,在深圳看到,在台湾看到,在日本看到,甚至在美国,在欧洲也看到,都类似,所以当我们看了很多的时候,当然会对于一些创意给一些建议,但最重要的其实是你要对市场很了解,对你产品的市场有一个定位。
一旦你定位是卖给美国或是只卖给中国,产品定位和市场定位清楚了,我觉得你将来做起事来会事半功倍。
我觉得创业是靠你的精神,靠你对资源的掌握,靠你对时间的判断,靠你对市场的判断。凭什么你可以做得比别人好,这些都是一个创业家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提问环节
李开复:最近有好几个案子都是创新工场投资了之后,富士康看到我们的报告也愿意在下一轮进入,一方面也是因为郭董说的,人工智能越来越近,那么在人工智能、智能硬件方面你怎么看创新工场的方向,未来还有什么合作的前景。
郭台铭:我们选择开复老师跟我们一起开发,还有好多的新产品跟我们一起开发,是因为他有非常好的讯息回馈管道,他了解很多用户需要什么,比如这个放在智能家庭的IOT(物联网)的语音辨识系统,现在非常火。
现在的大方向一定是软件跟硬件结合,实的跟虚的、内容跟实体要开始结合,这个趋势大概是对的,我们看所有的互联网公司,尤其是AR(增强现实)跟VR(虚拟现实),这更是未来的趋势。
我们跟创新工场一定会合作,因为你们来到深圳,深圳又是我们的大本营,这里我们有很多有二三十年(经验)的工程师。我相信这个资源你在美国(是)找不到的,我们很快可以给你所需要的硬件资源,很快的做样品、做测试。
这一点我们愿意经过开复老师的过滤,不然我们的资源也是有限的,我们要把资源压在比较容易成功的企业上,我们协助他做大。现在很多创业者说卖给大公司,像我也是从很小一直做到现在,做了42年,所以你们是一个创业家。
有几种创业家,一种是开了一家,卖给别人再去开一家,还有的可以把公司开得很大,我认为我们的目的是支持你最起码不要把公司卖掉,能够上市以后值很多钱,能够让这个公司继续成长,我想看各位你自己的意愿跟兴趣,在深圳我们(会拿出)更多的资源来支持你,这一点是我们很愿意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