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规划,新片区到2025年建立比较成熟的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制度体系,到2035年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8月6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新片区将对标国际上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实现新片区与境外之间投资经营便利、货物自由进出、资金流动便利、运输高度开放、人员自由执业、信息快捷联通。
定位更高更明确突出高精尖产业发展
从到2035年的发展目标可看出,新片区定位更高更明确。王受文表示,通过加快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对改革试点内容提出更高发展标准,能更好地满足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的要求。
同时,新片区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其他片区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家战略基础上,进一步强调服务和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增加了“加强与长三角协同创新发展”“带动长三角新一轮改革开放”等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新片区将建设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型产业体系。据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寅介绍,要集聚发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我国高质量发展急需产业的关键环节和技术,拓展金融、贸易、航运领域和总部经济的国际市场服务能力,整体提升前沿科技产业能级。
而在监管方式方面,新片区将建设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作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一种新类型,探索实施以安全监管为主、更高水平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监管政策。据悉,具体的监管方式、监管政策和制度,海关总署将牵头另行制定。
为何新片区选择上海东南的临港地区?陈寅解读称,临港地区已开发15年,集聚了500多个产业项目和一批国内外行业领军企业。另外,这里产城融合、生态宜居的城市功能基本形成,是我国最大的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域。区内还配套有优质的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生活服务等资源,是宜居宜业的新城。
试行更开放便利自由政策打造金融开放新高地
“金融支持自贸试验区特别是新片区,应放在整个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大背景下来看。”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目前取得了长足进展,表现为金融市场体系更健全、金融机构体系比较齐全、金融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以及金融环境越来越完善。
事实上,人民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做好金融支持自贸试验区建设各项工作,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稳步发展境外人民币借款、双向资金池等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同时,相关业务发展也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增色。
二是进一步简政放权,不断深化外汇管理改革。根据形势发展需要,综合考虑企业资本金等情况,在上海自贸试验区率先建立全口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框架。同时,上海自贸试验区也试行外资企业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大大方便了外资企业到上海发展。
三是创新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上海自贸试验区的一项重要创新就是自由贸易账户。在上海自贸区,统筹统一了各类账户,账户内可自由兑换,从而大大方便了市场主体。当然,自由贸易账户本身也在不断进行完善。
四是加强跨境资金监测,切实防范金融风险。在不断推动金融改革开放的同时,要把防范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牢牢作为工作的出发点。
王信表示,下一步在新片区将试行更开放、更便利、更自由的金融政策,打造金融开放创新新高地。具体内容包括进一步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有序推进各项金融开放创新措施,有效激发市场活力;进一步健全金融法治环境,优化营商环境。
“前一段时间金融委发布了11条金融业对外开放新措施,我们将支持相关金融开放措施优先在新片区落地。”王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