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江西南昌高新技术开发区内的这家公司,一栋刚刚建成的工厂内,生产线刚刚投入使用。这个产线投产后,公司现有的大功率LED灯珠产能将增加2倍,极大缓解企业产能紧张的问题。凭借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硅衬底LED技术,这家企业的营收连续三年实现了40%以上的增速,今年1到8月,他们的净利润更是同比增长超过15%。
成绩来之不易,十多年前,当他们团队在国际上率先研制成功硅衬底蓝光LED发光芯片时,手握核心尖端技术的王敏却看不到未来。这家企业的董事长王敏告诉记者:“我们希望尽快将科研成果实现产业化,国际上的LED照明技术路线,一直是由日本和美国主导,我们希望有自己的技术路线。但是在从1到N的这一步,却没料到有这么漫长和艰难。”
漫长的量产路始终伴随着失败,制作硅衬底LED芯片有十几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在实验室能做到70%良品率的产品,进入产业化后只能达到5%的良品率。开弓没有回头箭,为了提升良品率,王敏带领团队从市场上购买相近设备,摸索着一点点改造完善。没有可供参考的相关文献,没有可资借鉴的经验,每走一步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企业芯片中心总监杨小东表示:“这就像打地鼠一样,刚解决了一个另一个问题又出来了,需要我们不停地去解决。”
上万次尝试,改善工序,技术迭代,最终实现了高良品率。然而提高产线效率又成了摆在他们面前的新问题。“我们原有流程不合适,5个段的第2个环节忙得要死,物料全堵在这里,后面这段因为他们没有物料,所以就没法生产,它就会出现生产线不流畅。”企业总经理涂洪平说。
瞄准问题,工作人员对人员、物料、产线等要素进行重新整合,产能比之前提升了一倍,生产线环节的“肠梗阻”被打通后,实现了高效和稳定的高良率。与此同时,他们利用自身的核心技术优势联合政府和相关行业向全球招募合伙人,做厚做大相关产业链。江西省也先后投入20多亿元引导资金,吸引全球10多家行业龙头企业,形成了一条完整产业链。江西省科技厅专项处处长彭新平介绍说:“汇聚各方面资源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着力解决制约产业化发展的问题,加快壮大产业集群。”
如今围绕LED照明,江西已经形成了相关2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的完整产业链,上半年产业链上的主力企业普遍实现了20%至30%的增长,产值超过4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