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生态改变游戏规则
机器人3.0时代,中国将甩日美韩几条街" title="IDC重磅报告:机器人3.0时代,中国将甩日美韩几条街" width="500" height="328" style="padding: 0px; margin: 0px; vertical-align: middle; border: none; max-width: 85%; height: auto !important;" />
*机器人产业链示意图
传统机器人产业链主要面向工业机器人领域,上游环节中主要包括各类零部件厂商,中游环节涵盖机器人本体制造商、 控制或功能软件提供商以及面向应用部署服务的系统集成商,下游环节则主要由不同领 域的企业客户和个人消费者构成,形成巨大的机器人应用市场。
而伴随着商用及消费服务机器人的兴起, 机器人产业链逐渐发生变化, 产业链各环节中的要素不断丰富。
*机器人企业类型及特征
例如, 上游零部件厂商从传统三大核心部件减速器、 伺服电机和控制器扩展到先进传感器模块与数字化芯片等领域, 中游不但增加了商用和消费机器人的本体制造商, 还更多地引入了拥有云服务、人工智能、机器人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能力的软件提供商,下游的机器人用户也从传统工业企业向不同社会领域进行快速渗透。
六方共建生态格局
政策层面,政府不但在政策方面 给予大力扶持, 而且在 市场和资金方面给予充分引导(2017年20亿元专项基金);
产业层面,除传统的机器人厂商外, 越来越多的行业用户、ICT企业和初创公司也参与到机器人的研发、设计、生产中来;
学术层面,我国千余所工科高校中已有三分之一开设相关研究和人才培训工作;
基础研发和专利层面,我国也已走在前列,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机器学习等领域取得标杆性成果;
应用层面,机器人从传统的工业和制造 业领域向教育、物流、医疗、零售、 家庭等领域渗理, 产生出大量的应用场景和案例;
资本层面,2016年机器人创业项目融资案例数达到70起,占全球总案例散的40%以上, 融资总额超过12亿美元。
平台玩法起步 单点切入受限
部分企业和组织已经意识到生态各方各自为战的问题,提出了以平台化发展促进合作共赢的主张,并做出了一些积极的尝试。
*企业平台化尝试案例
客观地说, 这些平台化尝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态参与者之间的协作,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另一方面, 这些尝试更多处于“单点切入”的状态,即选择产业链某个特定环节进行试验性探索,链接某类特定资源,对生态整体协作效率提升有限。
因此,机器人生态平台化发展仍处于起步期,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未来, 机器人生态将向着以开放平台为核心的有机协作的方向发展。
*机器人协同创新生态
以开放平台为核心的机器人协同创新生态主要包括以下五个层面:
1、产业层
即传统意义上的机器人产业链, 众多的上下潜企业相互依存、彼此合作,是生态重要的产 业基础。
2、平台屋
生态的核心, 负责连接各类参与主体, 整合各英关键要素, 建立各参与主体间的沟通机制, 促进合作参与者之间资潭共享共赢。
3、要素层
包括资源、服务、应用三类要素。资源要素包括与机器人相关的科研、技术、人才、投资等;服务要素包括公共部门或专业服务组织提供的市场、咨询、信贷等; 应用要素包括操作系统、开发套件、数据、用户等。
4、政策层
包括国家及地方级相应的战略、规划、政策、 项目、基金、监管等。
5、安全层
涉及到生态各个方面, 为各主体、各环节提供保障, 包括生产安全、设备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
智东西认为,机器人3.0时代的关键在于信息技术驱动的多方协同性,也就是数字化平台进一步渗透生产生活的结果,而机器人作为执行端,之于工业、商用、消费有着减缓劳动力成本压力,丰富产品内容和服务,提高安全性,优化运营等优势,在制造业已经铺开,商用机器人由于技术成熟也面临应用拐点,消费应用虽在发展初期,但其市场蓝海也在吸引技术和资本投入。
总的来看,机器人作为重要的战略新兴产业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切入点,全球各国都进行了战略布局;产业层面,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涉足机器人领域,助推行业发展并寻找商机,产业界的格局从以传统机器人企业为主逐步过渡到传统机器 人、信息技术、汽车、电子电气、数字媒体等多行业企业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