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是由2012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提出的战略构想,后美国制造业与IT巨头抱团成立工业互联网联盟,期间此概念为美国政府接受,且制定相应扶持推动政策。
中国普遍提及“工业互联网”这一概念,多数时用于呼吁政府和集团企业以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
用通用电气CEO伊斯梅尔的话说,所谓工业互联网就是“开放、全球化的网络,将人、数据和机器连接起来。工业互联网的目标是升级那些关键的工业领域。”
工业互联网是两大革命的融合,最终实现超级战舰。
其一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带来了发展数百年的机器、装备、设施和系统网络;其二是互联网革命数十年的发展涌现出大数据、云计算、超级算法,信息与通信系统等方面高超技术。
通用电气发布的“工业互联网”报告,“1%的威力”让人印象深刻。
“工业互联网的技术创新将在规模超过32.3万亿美元的经济活动的领域内的大多直接应用。到2025年,工业互联网的应用领域将达82万亿美元规模的产出,或占全球经济的一半。”
仅在商业航空领域,未来15年,节约1%的燃料就意味着节约300亿美元的成本。同样,全球所有天然气火力发电厂的效率提高1%,就意味着节约价值660亿美元的燃料。通过提高流程的效率,全球医疗行业也将受益于工业互联网,全球医疗效率提高1%,就意味着节约超过630亿美元的医疗成本。
在全球铁路货运行业,如果效率提高1%,则意味着节约270亿美元的燃料。
《中国制造2025》提出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与工业互联网的着力目标殊途同归。
事实上,工业互联网也已在中国各行各业中创造着不小的价值,这种价值将不断生长。
比如在航空领域,有本地航空公司凭借工业互联网的分析预测服务,实现了精确维护排期,将维护周期缩短了90%;医疗领域,已有三甲医院通过实施工业互联网资产优化方案,将医疗设备开机率提升到98.5%,同时以远程医疗手段服务基层。
工业物联网技术已被运用到国内的一些风力发电场,通过设备的实时检测和主动调整,将风力发电机的效能提升了4%,同时保证了风力发电场的输出稳定性。
中国优势,人多、大数据、称霸企业增多,就是中国的现实武器
转型工场CEO阚雷认为:这一轮工业数字化革命对于中国实现大国崛起意义重大,因为它一定是由中国驱动的。
世界级工业大数据专家李杰教授说:我们相信工业4.0的中心将会在中国,因为工业4.0的核心是大数据的价值创造,而中国既是制造大国,同时也是使用大国。
“工业4.0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带来的契机,其核心并不是实现自动化与信息化,而是关注制造业对用户、社会以及环境的价值看”。
大国企的力量、发展出中国特色的互联网商业模式、政府政策的效令、新型创业公司的蓬勃崛起、巨大的市场等,都是不可忽视的中国优势。
以工业机器人的表现为例,尽显中国的优势。
近些年,为了降本增效,由政府力推、企业力行的“机器换人”潮正在加快部署中。广东、浙江、福建等制造业大省不断从省级层面推动“机器换人”,完全由机器人来代替人工进行生产的“黑灯工厂”不断涌现。
中国持续大规模进口工业机器人,2011至2015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进口量连续5年世界第一,工业机器人进口额连续5年世界第一。
企业层面看,2017年1月,美的集团正式宣布完成对德国库卡的收购。美的集团通过境外全资子公司MECCA,合计持有库卡集团3760.57万股股份,约占库卡集团已发行股本的94.55%。
库卡是全球机器人四大家族之一,是四大家族中最纯粹的机器人公司。因为库卡是德国企业,收购库卡,能让中国企业美的集团直接掌握德国工业4.0的精髓。
中国目前已是全球最大的工业自动化市场,未来还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可以相信,工业互联网的助力是中国全面崛起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