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右侧卧位较平卧位增高5 mmHg,左侧卧位较平卧位降低16 mmHg。均达到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3)听诊器胸件置于袖带内时收缩压较标准坐位法降低4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隔薄衣(厚度<1 mm,如薄衬衣)法血压值与标准坐位法测量值无显著差异。
(5)电子血压计(欧姆龙臂式)与台式汞柱血压计(标准坐位法)测得数值无统计学差异。
(6)臂围≤26cm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用常规袖带测量较用大号袖带测量增高5 mmHg,臂围≥27cm的老年患者用大号袖带测量较常规袖带测量值降低4 mmHg。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7)以3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老年患者为对象进行的研究显示,无创血压较有创血压降低约9 mmHg,达到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上述研究表明,卧位、立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袖带过松或过紧、肥胖患者不使用大号袖带、听诊器胸件置于袖带内等不规范的血压测量方法均可显著影响所测得数值,临床工作中应予避免。门诊环境下,为方便患者,可以允许患者穿着薄衣物(如厚度<1 mm的薄衬衣或薄秋衣)进行测量,这对所得结果影响不大。
Q8:医生测量的血压值一定“准确”吗?
有些情况下,医生测量的血压有可能“不准确”,因为有两种特殊情况,需要患者自己测量才能得出正确数据:一种是“白大衣性高血压”,另一种是“隐匿性高血压”。
白大衣性高血压指的是患者平时血压正常,但每每在医院测量时就增高,这是因为医疗环境(比如精神紧张、就诊环境不安静、候诊时心情焦虑、测血压前未能安静休息等等)可能导致血压暂时升高。如果仅根据医院内的血压测量结果,可能会使一些血压正常的人应用降压药物治疗。
隐匿性高血压是指患者血压增高,但在医院测量血压是正常的。我们的血压一直在波动,一般是白天高、晚上低,但也有人(特别是老年人)常表现为晚上血压增高、白天正常。因为我们多数是在白天去医院看病,所以那些晚上血压增高的患者就难以被及时诊断出来。一般来讲,因为不能得到及时诊断与治疗,隐匿性高血压的危害更大。
为了识别白大衣性高血压和隐匿性高血压,建议患者自己购买一个血压计,在家测测血压。只要血压计合格并且测量方法正确,自己在家测量血压的结果往往比在医院测量的结果更准确。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