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16年12月,G云平台用户已有100多个工程,站点数超过10000,数据量达3亿。
突破行业天花板
作为“G云平台”和“G云终端”的根基,基康仪器的传感器以及数据采集设备也有了两项进步:超低功耗和数据直接上云。
苏航展示了目前公司最新参与的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的项目。这对于天府国际机场这种占地30多平方公里的机场项目来说,大量埋设电缆进行监测是很难实现的。“现在的监测装置是无线传输,超低功耗,在不更换电池的情况下可以连续工作5年的时间,所以在施工期间不需要供电,并且只需要两三个网关就可以实现全面覆盖。”
苏航继续介绍了2014年与中国电建昆明院合作的云南小湾水电站坝面温度监测项目:“这个项目是针对超高薄拱坝,过去那种靠着光纤、体型又大的机器根本无法使用。我们现在使用新型的传感器体积微小,自供电并且自带无线模块。像云南小湾水电站这样,只安装20个”云终端”就解决了坝面温度场监测难题。”苏航说道。
通过苏航董事长展示的现场照片中,挖贝网发现新型“云终端”与节能灯泡、对讲机体积近似。
具备上述两个特点,G云产品系列还实现了在安装传感器的同时就形成自动化数据监测系统,这改变了几十年来大型工程由于通讯和供电的限制,无法在施工期实现自动化的难题,改变了原来的项目流程,对监测行业具有重要影响。
“再拿云南小湾水电站来说,做这个项目的初衷是探究坝面出现裂缝的原因。有了长时间精准的不同断面的温度变化数据,能为研究裂缝的出现是否与温度有关提供数据支持。没有“云”技术,是很难实现的。”类似情况同样出现在新疆北部的阿勒泰地区,基康仪器的云技术成功地使这些乏人看守的水库群处于受控状态。
“受控状态”,这也是苏航在谈话中一直强调的。“什么叫做安全监测?把这四个字分解来说:无危则安,无损则全,处于受控状态并且准确掌握数据就是监测。”苏航继而谈起了2015年12月20日发生在深圳的人工堆填土垮塌重大安全事故。当时的这起事故经调查组调查认定,由受纳场渣土堆填体滑动引起,不是山体滑坡,不属于自然地质灾害,是一起生产安全事故。“如果有点安全意识,处在受控状态,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故,我们的平台上就有深圳市盐田区地质灾害在线监测系统,已经完成了一期二期工程,正在部署三期,盐田区对地质灾害就很重视,这就是受控状态。”苏航说道。
苏航继续介绍了承德市的尾矿库安监项目、澳门大潭山斜坡监测项目,当地政府都是通过使用基康仪器云产品解决了安全隐患。“现在我们给澳门土地工务运输局建设的云平台已经接入了澳门其他方面的数据,将继续为智慧城市提供服务,承德市的尾矿库已经有40座接入我们的平台,剩下的正在进行中。”
3 下一页>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