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地说:首先前者只是倡议而非“国策”,对资源调用(包括政策性资金,以及相关方之间的自愿流通)只有指导意义、而无指令性的效力;其次它作用于制造业相关的研究和创新(R&I)活动,并促成技术成果在工业领域的成功应用与不断升级,成就孕育“下一代制造(Manufacture of next generation)”的机制,这与我们国家通常将财政性支持直接给予部分重点企业的做法全然不同;第三,“制造2030”更重视的是以再工业化应对未来的“重大社会挑战”,以及制造业与社会、环境、人之间的关系,解决比如“就业和增长”等社会性问题,而我国的“中国制造2025”更注重制造业本身面向未来的转型升级及其带来的直接或间接效益。目前“制造2030”计划的内容还在动态发展及不断完善之中——比如欧盟于2015年正式发布的《2030可持续发展日程表》对其的丰富——但一定会对欧盟未来工厂项目的实施产生影响。
未来工厂2020路线图将“制造2030”计划为欧盟制造业展现的愿景,总结为以下四种特征或要求,并声称这也是FoF项目作为该愿景的实现主体所面对的机遇和挑战。
图2:未来工厂面对愿景的机遇和挑战
来源:南山工业书院整理
☆ 制造未来的产品
一定要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提供开辟新市场的潜力。
制造业为应对未来巨大的社会需求,应该考虑到生产诸如如下产品:可持续的移动性能(比如可由集成电子推进装置和新型电池而得到)、升级的回收(再制造)解决方案、针对老人的更好的家庭护理,可持续能源等,最后也最重要的是,未来工厂本身也是待设计和打造的未来产品之一,特别要考虑的是它牵涉到的其中工作者的教育和经验问题。
☆ 制造业的经济可持续性
将高性能和高质量与生产的成本效益相结合,实现可重构、自适应和能演化的工厂,能够以经济可行的方式进行小规模生产。
3 4 5 下一页> 余下全文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