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

如何让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2017-06-12 09:26 浏览:858 来源:中国化工仪器网   
核心摘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环节,把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的第一战略,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引擎。企业成长的原动力在于科技创新,而实施科技创新离不开政府的扶持。

亚洲工业网讯::中国作为世界级的科研仪器设备消费市场,与其中国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极不相称,大多科研仪器设备都被外国品牌所垄断。核心技术源自国外、利润摊薄,这是当前很多工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的难题,从另一方面看,拥有创新能力技术创新的大学等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却又落地难,产研结合间的矛盾突出。

近日,笔者随“粤造粤强——广东创新驱动、智能制造”网络采访活动走入广州、佛山、东莞、深圳等城市,在当地了解到,目前智能装备制造业已经成为各地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工业机器人制造公益日臻成熟,但整体来看,核心技术与国际相比仍有差距,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培育核心竞争力势在必行。

走出校园的科研人员

“我现在是双重身份,走上讲台,我就是大学里的教授,走出学校,我又是企业的研发副总。”广州工业大学教授蔡念与他的团队参与到广东一家精密测控企业的创办于研发中,在企业中担任研发副总。目前,该企业的研发团队已经申请专利100余项,将核心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blob.png

蔡念以其团队的成果参与到企业的创办与运营正是当前产学合作的一种重要形式:共建合作。校企通过共建研发中心、实验室等加速科研成果的落地。稍有不同的是,蔡念和他的团队并非通过实验室参与到企业研发,而是直接构成了企业研发的核心力量,相较于一般形式的研发机构共建,在联系上更加紧密。

事实上,当前大学以及相关机构的科研人员参与到企业建设甚至自己创办的企业的不再少数,不少地方也对这种行为做了不同承度的政策上的支持,寓教于“工”也成为部分导师的教学方式之一。

但也有不少业界人士对此持不同意见。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部长陈东敏早前接受笔者就表示:不能靠大学教授“下海”促科研成果转化,在他看来,一方面,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创业,大学老师并非天生的创业者,很多人并不具备商业思维;另一方面,做企业会分散相当的精力,或多或少会对本身工作产生一定影响。

“可以在校园内培养一批既具有一定的科研基础,又有商业思维的年轻人去创办公司,以促进研究成果的落地。”陈东敏的建议。

但在蔡念看来,做学术和做企业的双重身份实际上并不会对他造成太多困扰,“这两者之间并不相悖,他们是一个相互促进的关系而非非此即彼。”他认为最重要的是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样创业一方面可以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另一方面也可以反哺科研进程。“在企业创新过程也会给科研提出自己的需求,给科研明确方向,避免无用功。”

“我们一个成果都要花上几年乃至十几年的时间,总不能辛辛苦苦做完了就束之高阁啊。”蔡念感慨到。

做好实验室与市场的“中介”

除了研究人员“下海”,项目合作以及科研平台共建也是产研合作的重要方式,在这其中,政府部门一直扮演着“牵线搭桥”的角色。“当前在科技成果的市场转化上,政府参与得过深,而且参与时间长。”在陈东敏看来,现在政府做得是全方位的倡导型服务,一旦政府退出,科研成果与企业之间联系就有可能“断链”。

据了解,在国外,政府机构通常意义上扮演着规范制定者与监管者的角色,由社会化的机构在企业于科研机构中间“穿针引线”。在我国,现阶段社会组织(机构)发展还有所欠缺,仍需政府在承担这样的责任。

nbsp; page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英孚康中大型PLC年交付破万套 ,做对了什么?

上一篇:

日专家叹中国军备发展超越日本认知,尖端科技远超日本让人惊讶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凡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及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QQ:3039235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