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系统:核心技术缺失、产业空心化,国产机器人产业面临性能与成本的双重压力;产品低端化、低水平重复,国产机器人产业需求与现有产品性能之间的矛盾突出;前沿技术研究零散,系统性支持缺失,占领机器人技术及产业国际制高点形势严峻。
发展瓶颈3:原材料缺失,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上升。
今后的工业机器人会使用碳纤维、尼龙等复合材料。
发展瓶颈4:缺少高端技术人才,与国际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
现在国家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目前全球一共有28家高校建立了机器人工程的专业,有一些学校像湖南大学、东南大学、东北大学甚至都成立了机器人学院来培养机器人的专业人才。
4工业机器人未来发展趋势
工业机械手、工业机械臂,它所做的工作是要求有速度、精度、重载的,但是灵活性还不够。
人类工作分工比例:胳膊为主20%,双手为主80%。富士康有百万台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计划,但最后并没有达到它的目标,因为它的很多工作需要手部的操作,而不是臂的问题。
现在的工业机器人可以讲还是残疾的机器人,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对于现有的工业机器人要扩展它的功能、提高它的性能,使它变成一个智能设备。新型机器人研发上,我们希望研发灵巧性的机器人,包括双臂机器人、柔性机器人、灵巧手、智能传感机器人等。
以前的机器人只是一个“机器”人,能做的都是一些简单的、低级的任务,相对来说对环境适应能力比较差。我们希望通过技术的进步,提升机器人的性能,真正让“机器”变成人,使它能够完成复杂、高级的任务,适应环境的变化。
机器人现在正在进行着由“机器”向人进化的过程中。
现在的机器人只是一个传统的特殊设备,它在一些关键性的环节上进行应用,与人之间是互补的关系,但可以满足市场对质量和效率的要求。新一代机器人才可以叫“机器人”,它的应用更加普遍,可以实现与人的替代关系,可以满足市场对新制造模式的需求,减人力、降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我们不要只是盯着高端应用,也要注意低端应用。比如卫浴五金(打磨抛光),看似简单的工作,如果要让机器人来做,它要有一些力的感知等要求,它的应用要求甚至要比用在汽车生产线上的还要高,比如它要防水、防尘、防爆;力控制、离线编程、曲面规划、打磨工艺。这个行业对价格也非常敏感,如何做低成本的系统,这是大家要考虑的。
对于工业机器人来讲,一定要和传感相结合,尤其是与视觉相结合,来扩展工业机器人新的应用,同时也使得工业机器人更加适应于环境的变化、任务的变化。
工业机器人今后也不再只是做一些单元性的机器人单元,要走向“数字化工厂”。
这是现有的机器人,我们希望做到下一代工业机器人,包括柔性臂、双臂人机协同,要具有安全性、交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