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进行中子散射的研究,要用中子做探针,去开展各种各样的研究,就必须有一个适当的中子源,先进的中子源是中子科学研究的基础。如何能获得产生高通量中子的中子源,一直是科学家不断努力追求的目标。高通量的中子源包括反应堆中子源和散裂中子源。核反应堆是一种稳定连续的中子源,在中子科学研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通常使用235U作为核燃料,每次核裂变产生一个有效中子,而释放180MeV的热量。堆芯中如此大量的热量必须及时有效地带出,才能保证反应堆正常运行。正是因为堆芯散热条件的限制,反应堆中子通量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达到了饱和。
随着科技的进步,相应的研究体系如薄膜、纳米团簇、生物大分子和蛋白质等,尺度分布更大,获得数量在克量级的样品更为困难。因此,小样品的快速、高分辨的中子散射测量迫切需要新一代通量更高、波段更宽的中子源,散裂中子源应运而生。
与核反应堆中子源相比,散裂中子源具有许多独特性能:高脉冲通量,丰富的高能短波中子,优越的脉冲时间结构。
散裂中子源除长波(低能)中子外,还有丰富的短波(高能)中子,为高能量和高动量转移的中子散射提供了保证,适于研究原子尺度微结构和研究较高能量的激发(光学声子、氢原子扩散等)。散裂中子源的脉冲特性,可以同时利用几乎所有波长的中子,适合测量大动量(能量)范围里的散射截面,全面反映结构和动态信息。
由于散裂中子源的这些独特的性能,以及国际社会对安全评估要求越来越严,发达国家普遍利用散裂中子源进行中子散射研究。
装置探秘:小中子,大装置
虽然中子是如此微小,但产生强中子束的散裂中子源却是异常庞大的装置,是各种高、精、尖设备组成的整体。
世界上正在运行的脉冲式散裂中子源主要有英国的 ISIS、美国的 SNS 和日本的J-PARC。
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将成为发展中国家的第一台散裂中子源,跻身世界四大脉冲散裂中子源行列,从而大幅提升中国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的水平。
CSNS 整个装置建在13米到18米的地下。其主要建设1台束流能量为80兆电子伏特的负氢离子直线加速器、1台束流能量为16亿电子伏特的快循环质子同步加速器、2条束流输运线、1个靶站、3台谱仪及相应的配套设施和土建工程。CSNS一期工程中子谱仪数量为3台(最多可建20台),束流功率为100kW,且预留了进一步提高束流功率到500kW和增修第二靶站的升级空间。
下图给出了CSNS系统构成示意图。离子源产生的负氢离子束流,通过射频四极加速器(RFQ)聚束和加速后,由漂移管直线加速器(DTL)把束流能量进一步提高到80兆电子伏特,负氢离子经剥离后注入到快循环同步加速器(RCS)中,使束流达到最后能量16亿电子伏特。从RCS引出的高能质子束流经传输线打向钨靶,释放出中子,这些中子形成非常强的中子束流,中子再经慢化后与实验样品发生散射,由中子散射谱仪探测,供用户开展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