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中国一直是快速高效的追随者”,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吸尘器机器人和防御机器人制造商iRobot公司首席执行官Colin Angle说,“但问题是,他们能创新吗?”
目前世界上的机器人制造大国包括日本、韩国、德国和美国。但中国的机器人发展也有其三点最重要的优势——规模大、快速的增长势头、强大的资金支持。
在中国本土市场中,中国制造的机器人的销量在2013年就超过了日本制造的。
比如,广东省曾在2015年宣布,计划向大约2000家本省公司提供约943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支持,让这些制造汽车、家用电器以及建筑材料的公司用这笔钱来采购机器人——这些公司正在努力实现工厂的自动化生产。
这样一些措施为中国初创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开局。“在中国,领导层的决策是至关重要的”,芝加哥波士顿咨询合伙人兼制造专家贾斯汀·罗斯(Justin Rose)说,“中国有崛起并占据领先地位的能力”。
为了实现目标,中国有一个双管齐下的策略。中国政府一方面扶植本土的机器人制造企业,另一方面也积极引进日本美国等海外优秀的机器人制造厂商。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总秘书Gudrun Litzenberger的说法,2017年,中国企业对于机器人的需求预计将会有两位数的增长。2016年,中国总共装备了9万部机器人,占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比去年增长了30%。
国产机器人市场份额逐年变化柱状图(红色为国产机器人)
然而,中国在机器人制造领域的野心绝不会仅仅停留在为流水线安装螺栓或者进行焊接。
今年早些时候,繁忙的郑州东火车站安装了一个检测污染的机器人;三月份,中国深海机器人创纪录地下潜至马里亚纳海沟6329米处。
E-Deodar机器人正在接受调试
2014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位于安徽的中科大呼吁来一场“机器人革命”,去年再次参访时,迎接习近平到来的还有一位特殊的机器人佳佳,并对他说“敬爱的习主席,见到你我很高兴,希望你每天都幸福快乐。”而据《中国日报》报道,这部机器人被称为“机器人女神”。
虽然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中国在机器人制造领域依然落后于竞争国家这也是事实。
据201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中国,每万名工厂员工中只有49位是机器人,而这一数据在美国是176,在德国是301,在韩国是531。从这个指标来说,韩国是世界第一。
韩德美中四国万名工厂员工机器人数量占比
如果中国在机器人员工领域更进一步,很可能会就此阻止外资制造工厂外流至海外的其他地区。
“中国制造2025”一揽子计划,加上去年四月制定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国正试图将包括汽车制造、电子、家电、物流、食品生产在内的多个重点行业予以自动化。此外,中国政府今年还想要将中国市场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所占比例提升至50%。
为此,机器人制造商和自动化公司将有资格获得来自政府的一系列好处,包括补贴、低息贷款、税务减免以及免租金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