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

国产机器人正奋力缩小技术差距

2017-04-21 11:54 浏览:1034 来源:工人日报   
核心摘要:虽然在核心技术和核心零部件上与国际水平差距依然不小,但凭借着巨大的市场优势,中国机器人企业正在奋力缩小这一差距,一些成果也开始显现。

亚洲工业网讯:虽然在核心技术和核心零部件上与国际水平差距依然不小,但凭借着巨大的市场优势,中国机器人企业正在奋力缩小这一差距,一些成果也开始显现。

4月初,国内机器人企业新松公司携数款机器人,亮相两年一度的美国国际自动化及机器人展览会,向世界机器人同行展示属于中国制造的尖端科技。

“国外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技术几乎已经发展到头了,中国企业追赶上他们是迟早的事。”新松机器人掌门人曲道奎之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信心满满地说。

倒退到3年前,中国还很少有企业具备能力将自己的机器人产品拿到这样的场合。

实际上,近两年来,中国正在工业机器人的研发领域奋起直追,并取得一定成绩,尤其在个别核心零部件领域,已经有企业能独立研发量产。

但要在短期内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不是件容易事,尤其在技术方面与欧美国家相比,国产产品还很难在三五年内追赶上。这一点在国内机器人领域已经成为共识,乐观的看法是至少存在10年的差距。

作为一家上市企业,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帏接受记者采访时称,2016年,在我国销售的六轴高端机器人中,国产产品大概占12%到15%。他预计,5到10年之内,国产品牌的份额可升至30%,“如果真能够做到,也已经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就。”

多年来,巨大的技术鸿沟让机器人产业在中国的发展举步维艰。即便中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世界最大的机器人应用和消费市场,但除了价格,自主品牌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短期内几乎没有优势。

国产机器人在技术方面的落后,体现在许多方面。单从国内市场的份额来看,尤其在汽车等高端产品领域,几乎都是国外产品。即便一些企业大胆采用国产产品,但其核心部件和技术也多来自国外。有数据显示:国内机器人市场80%以上为国外品牌占据,核心零部件几乎被国外品牌垄断。

起步晚的尴尬

“中国的机器人产业一起步,就面对发达国家成熟的市场、产品和技术,如果没有政策的支持,将很艰难。”张帏说。

为了尽快追赶,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等相关部门一直在积极努力,给予更多的政策扶持和引导,尤其在解决一些共性技术和基础研究方面不遗余力。但中国工程院一位院士表示,机器人研发涉及学科较多,对人才、科研等有非常高的要求,很难一蹴而就。这恰恰是我国发展机器人产业的最薄弱之处。

造成目前这一状况的因素很多,主要是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起步较晚。在国外技术早已非常成熟的时候,我们从政府到企业才开始重视,起步时就被远远甩在了后面。

以企业为例,目前在国际市场上比较知名的机器人企业,包括库卡、发那科、安川、ABB四大家族,均有几十年的研发生产历史,安川已经超过百年。

据张帏介绍,国外的这些企业,当年在起步时都得到了政府扶持。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以创新科技引领绿色材料革命,国科海纳携全自然领域可降解塑料技术亮相中国国际橡塑展

上一篇:

国内首台大口径十字交叉温孔高场超导磁体系统研制成功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凡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及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QQ:3039235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