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工业网讯: 日前,日本研究员干细胞在肿瘤领域实现了最新突破。众所周知,肿瘤由各种不同类型的细胞构成评估以及优化肿瘤干细胞的光动力疗法对实现肿瘤的有效清除非常重要。而荧光成像检测技术的创新应用则为临床医学提供了实质性的技术支持!
东京医学和口腔医学大学研究人员最近在Nature旗下的Scientific Reports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对神经胶质细胞的光动力检测进行了测评和优化。文章指出如果能提高这些细胞的荧光发光水平,就能大大提高其荧光检出率以及手术切除的几率。研究人员继续研究了这些细胞低荧光水平的可能机制和解决办法。研究发现,可以通过联合使用临床已经批准的铁离子螯合剂,增强PDT/PDD效果,这一想法具有极高的临床转化能力。
而流式细胞仪作为目前使用最广的活细胞筛选装置,主要用于报告蛋白本身是荧光蛋白或经荧光抗体标记的活细胞,具有速度快、精度高、准确性好等优点。凭借能够从功能水平上进行单细胞定量分析和筛选,从而迎来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样我国科技部和发改委也高度重视,在干细胞研究领域投入大量的科研经费。2016年12月国务院《“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再次明确了对生物产业发展的重视。《规划》提出,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绿色低碳等5个产值规模10万亿元级的新支柱。干细胞上榜“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发展规划。
这些支持已经产生了较好的结果。依据截至今年2月底的资料统计结果,国际上人体干细胞研究领域发表的科学论文总数量前三位是美国、中国和日本。分类排名是:胚胎干细胞(美、中、日)、诱导多能干细胞(美、日、中)、围产干细胞(中、美、日)和成体干细胞(美、中、日)。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学者发表的围产间充质干细胞的论文总数是美国的3倍、日本的10倍。目前我国多地都建立起了干细胞产业基地,大多数基地都涵盖了干细胞存储、干细胞技术研发以及干细胞治疗等业务。
随着干细胞治疗技术纷纷应用于临床治疗、美容、基因治疗等领域,其市场空间已经逐步扩大。据《中国干细胞治疗技术投资分析报告》的分析,当下全球干细胞市场规模已经超过500亿美元,不久的将来更是有望超过千亿美元。
谈及干细胞未来发展战略定位,《规划》提出,要超前布局战略性产业,构建基于干细胞与再生技术的医学新模式。加快布局体细胞重编程科学技术研发,开发功能细胞获取新技术完;善知识产权评估与转化机制,持续深化干细胞与再生技术临床应用;发展肿瘤免疫治疗技术。
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在干细胞上还存在诸多欠缺,在储存、技术、应用上,与发达国家相比都有较大差距。因此,我国干细胞治疗产业经营者想与发达国家看齐还有漫长的一段路程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