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

BCG:智能机器人拯救中国制造

2016-07-02 17:39 浏览:166 来源:ky体育   
核心摘要:廖天舒BCG波士顿咨询公司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资深合伙人创造世界工厂奇迹的中国制造业正走向拐点。中国工资水平在过去10余年大幅增长,制造业平均工资超过 大多
 

廖天舒

BCG波士顿咨询公司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资深合伙人

创造“世界工厂”奇迹的中国制造业正走向拐点。中国工资水平在过去10余年大幅增长,制造业平均工资超过 大多数东南亚国家和南亚国家。另一方面,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供给不足的现象初现端倪,长三角、珠三角“用工荒”仍在继续。中国制造业的出路何在?我们认为,智能机器人技 术将大幅提高中国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智能机器人先进在何处?

传统工业机器人工作的环境限制非常严格,而且它们所做的工作只能是那些不需要逻辑的、简单重复的工作。而智能机器人应用的范围大大拓宽,它不但可以应用那些开发好的逻辑程序,而且工作环境的限制也大大减少。因此,人工的优势仅剩下开发逻辑一项。

理论上,智能机器人可以完成那 些所有不需自主开发逻辑的工作,换言之,除此之外的工作岗位都有可能被机器人取代。当然这只是理论。

目前,推动智能机器人普及发展的三个条件已经成熟。

首先单纯从生产效率的角度,机器 人要远高于工人。它们不会请假,不会生病,也不会心情不佳或开小差,除此之外它们还可以在危险、有害和人类难以企及的环境下工作。

其次,由于成本问题,原先机器人系统只能应用于大规模制造生产,只有大型制造企业才负担得起。如今一些公 司已经开发出超低成本的机器人系统,例如Universal Robotics公司推出的装配机器人UR5,仅售3.4万美元,包括安装成本不超过7万美元。还有Rethink Robotics推出的Baxter,售价仅为2.5万美元,现已广泛应用于包装和服装领域。随着机器人技术的采购成本与编程 难度的日益下降,中小型制造企业将有望在更广泛的领域内充分利用此类技术。这将显著扩大机器人技术的市场规模,并能促进其与工业供应链的进一步整合。

最后,一些关键的技术障碍,例如 视觉传感和抓取系统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这些条件综合作用下,我们预计在未来十年内,工业机器人技术的投资增长将会显著加速,年均增长率将由目前的2%~3%增至近10%。由此推算,到2025年,全球25大出口国的制造业劳动力总成本将有可能平均降低16%。与其他方式所带来的生产力提升效果相比,人均产出将有望提升10%~30%,具体比例会因不同的行业和国家而有所差异。

谁受益?谁遭殃?

机器人技术的广泛采用将在何时成为现实?技术普及的步伐因不同的国家和行业而异,主要取决于薪资水平、生产力、劳动法规以及生产任务的自动化难度等多重因素。BCG预计,制造企业会在机器人系统的采购与运营成本跌破工人雇佣成本的85%时开始加大技术投资力度。以美国汽车制造业为例, 机器人电焊机的使用成本约为每小时8美元,而人工电焊的成本高达每人每小时25美元。在此类行业中,用机器人技术来代替工人的临界点早已到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机器人技术与人工相比所具有的成本优势将会大幅提升。同样,在美国电子制造业中,用上文提到的UR5 机器人来完成常规组装任务的成本约为每小时4 美元,而工人的人均成本高达每小时24美元。

在一些国家,制造企业的机器人技术采用速度比其他国家更胜一筹。中国、美国、日本、德国以及韩国的机器人技术采购量占全球总量的近80%,这一比例预计将在未来十年内保持稳定。

目前,韩国在机器人技术的采用方面最为积极,其昂贵的人工成本是推动这一趋势的主要因素。因此,与其他领先的出口国相比,韩国将会以最迅猛的步伐不断构筑竞争优势。与不采用智能机器人技术相比,到2025年,韩国 按生产力调整的劳动力成本预计能降低33%,成本削减幅度高达全球25大领先出口国平均水平的双倍。

走在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前沿的国家,将 在劳动力成本节约方面获得最大收益。按正常 的通货膨胀率进行调整并扣除其他生产力提升 手段所带来的成效后,到2025年,智能机器人 技术预计将使这些国家的制造业劳动力成本降 低18%~33%。在全球最大的机器人技术市场 之一—— 中国,自动化生产的进一步普及将对 工厂薪资的迅速提升和制造工人招聘难度日益 加大所造成的成本竞争力下滑起到有力的缓解 作用。

智能机器人技术的浪潮已开始席卷全球,对于中国等制造业大国来说,这是一次绝好的转型机遇。无论接受与否,中国制造企业必须 做好准备。是成为乘风破浪的弄潮儿,还是被时代大潮淹没,中国企业将又一次面临选择。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全员齐上阵 聚力筑文明——大连众智项目团队开展文明施工专项行动 保障甲供材高效入场

上一篇:

宙心科技发ZEUS无人机/机器人智能平台解决方案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凡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及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QQ:3039235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