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

港股通会成资金外流黑洞?伪逻辑不值一驳

2017-04-02 10:51 浏览:696 来源:证券时报网   
核心摘要:有传言:当时作为当时汉能薄膜发电集团董事长,李河君在股票大跌前曾进行了大规模做空来进行套利。

亚洲工业网讯:一段时间来,香港股市活跃,内地不少资金借助港股通的渠道南下扫货,大量买入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股票。此举在境内外市场上引发很大反响。当然,人们普遍是乐观其成,大多数舆论也予以积极评价。最近也听到另一种说法,认为港股通会成为境内资金外流的一个黑洞。

这种说法的推导逻辑是这样的:港股通实行资金原路出境,又原路返回的结算模式。理论上,投资者买了港股以后,尽管这部分资金折算为港币并且到了境外,但一旦卖出,还是会折算为人民币,并且回到境内,因此不存在资金实质性外流的问题。但客户可以通过对敲的方式,让境内账户以高价买入,其境外账户之前低价买入的相关港股。如此一来一去,名义上境内账户出现亏损,但这个亏损是变成境外账户的利润,实际上也就是实现境内资金向境外的自然转移。的确,从表面来看,这样做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也就是说,客户可以利用交易过程中因为盈亏而导致资金进出流量的不平衡,达到跨境流动的目的。如果这种状况普遍出现,理论上港股通确实会成为境内资金外流的一个黑洞。

不过,仔细研究一下不难发现,真正要这样去做,难度非常大。首先,客户需要在香港有账户,并且有足够的资金,否则无法事先进行买入操作。具有这种条件的客户数量本身不会多,即便有人资金出境心切,会设法通过借用他人账户与资金来进行,但这样一来会极大提高交易成本,并且带来不小的风险;其次,要在一个公开市场上进行对敲操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某个股票的突然拉升,通常而言,在引来跟风买盘的同时,也必然会带来更多的抛盘。在大多数情况下,恐怕抛盘会占据多数。如此一来,即便有钱拉高股价,很可能接到是其它账户所卖出的股票,对敲的完成率不可能很高。这样,从纯技术的角度来说,将导致极大的资金磨损,对客户而言很可能得不偿失;最后,这种以转移资金为目的的对倒交易,有着非常突出的行为特征,其所能够选取的交易对象也会局限在一个不大的范围。应该说,这种操作比较容易被监察,在带来巨大监管风险的同时,还会带来操作风险。一旦其它资金看到这种交易的存在,就会进来主动套利。当然,这里还需要提及,对于外汇管理部门及商业银行来说,也可以采取相关的手段,对此类交易所引发的资金流向进行监控与限制。其实,目前在这些方面并不缺乏手段。

根据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有了港股通以后,理论上存在境内资金外流的问题,这与有了沪港通与深港通以后,境外资金会流入境内的情况是一样的。以后如果进行债券通,或者进一步发展起沪伦通等,发生这种状况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问题在于,第一,其规模不可能大;第二,并不具备真正的可操作性。也就是说,港股通并不会成为境内资金外流的黑洞,因为无论是从各项制度设计,还是从实际交易环境而言,都基本堵住这种操作的可能性。

当然,既然有人发现这种可能,也说明目前市场非常关注境内资金外流的通道。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难以避免的。因此,我们在看到港股通这一所谓的外流通道实际并不存在的同时,也应该花功夫去研究如何进一步完善制度,规范资金的流动,扎紧篱笆,共同维持金融秩序的稳定,让境内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能够更加健康地发展。

(作者单位:申万宏源证券)

【港股通暴跌背后:“资金外逃”究竟是不是阴谋论】

通过港股通转移外汇?别傻了!

按照吃瓜群众的思路,境外资金先在个股埋伏,境内资金通过两通拉股价,境外资金高位退出,境内亏损转移价差空间的外汇,这个就更搞笑了,这个思路其实就是坐庄,或者洗钱利益输送嘛。。。哪有这么玄乎,但是这是几乎不具备操作空间的。

1  2  3>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英孚康中大型PLC年交付破万套 ,做对了什么?

上一篇:

东方日升:海外分布式光伏项目经验值得借鉴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凡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及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QQ:3039235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