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06/293098.htm
会唱歌、会跳舞,会与人进行简单的语言沟通,还会为人们作知识讲解……在位于浙江余姚四明湖畔的园林式机器人主题公园里,形象各异的机器人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领”。
近年来,机器人行业已被视为资本宠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民营资本涌入机器人产业。记者留意到,除了机器人行业的相关专家和学者外,前去参观的人群里,多数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在实体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发展势头迅猛的机器人产业,会否成为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下一个突破口?记者对业内专家和企业进行了采访。
政策红利持续加码
机器人有望成新经济增长点
受人口红利消失、产业结构调整、国家政策支持等因素影响,我国机器人产业呈现出高速发展态势。今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更为“十三五”期间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描绘了清晰的蓝图。
规划明确提出了机器人产业5年的总体发展目标:到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10万台,其中六轴及以上机器人达到5万台以上。服务机器人年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在助老助残、医疗康复等领域实现小批量生产及应用;要培育3家以上的龙头企业,打造5个以上机器人配套产业集群;工业机器人平均无故障时间达到8万小时;智能机器人实现创新应用等方面。

政策红利的持续加码,行业形势一片大好。中华工商时报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国各地已出现40多个以发展机器人为主的产业园区。为能引进研发和制造企业,打造当地机器人产业,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相应优惠政策,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的机器人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目前,我国涉及机器人相关的企业已超过4000多家,我比较熟悉的就有500多家。”游尔机器人CEO孔祥战告诉记者。在这些企业中,目前已上市的有新松机器人、南京埃斯顿、新时达、广州数控、博实、埃夫特等。大疆创新、纳恩博,游尔机器人、图灵机器人、优必选等新生代机器人企业也在大量崛起。
“我国正处于制造业产业升级之际,‘机器换人’在许多地方兴起,再加上国家政策支持,我国机器人产业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前景十分广阔。”在第三届机器人峰会暨全球海归千人宁波峰会期间,国家千人计划联谊会副会长、原ABB机器人首席科学家甘中学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甘中学告诉记者,全球机器人行业布局,美日欧产业优势明显,占据整个机器人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而我国机器人发展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70年代,现代机器人的研究才在中国开始。现在,中国机器人行业发展方兴未艾,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全国各省市地区机器人产业园也日渐增多,机器人应用遍及汽车制造、工程机械、食品等诸多行业。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持续深化,机器人产业将迎来更多政策红利。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机器人行业发展‘大爆发’是可以预期的。”孔祥战告诉记者,当前,机器人产业已经站了“风口”之上,市场前景不可估量,机器人产业未来或将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下的新产业增长点。
那么,从细分领域来看,哪个领域机器人更能占领先机?孔祥战认为,目前,机器人主要分为工业机器人与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的产业市场已经比较成熟;而服务机器人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为服务机器人,大市场还未启动,国内国外基本在一条起跑线上。”
不过,根据孔祥战的预计,在当前“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之期,消费级智能服务机器人的大规模落地必然在中国。因为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具有超大规模、复杂消费电子产品、开放性制造产业集群的国家,这是国外市场完全比不了的。
“比如大疆创新的无人机,目前来看,全球都几乎没有企业可以与其竞争,除了先进的技术外,他们正是依托深圳的产业集群,做出的产品性价比非常高。”孔祥战说。
民营资本热情高涨
但光有资本不懂技术可不行
光明的产业前景,吸引了越来越多民营资本的青睐,包括万科、科大讯飞、富士康等企业纷纷涉足机器人产业相关领域。
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先进制造处研究员刘进长在峰会间隙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但制造业其实大而不强,无论从质量、效益以及可持续发展方面都落后于欧美。另外,劳动力成本上升,在人口红利逐渐丧失、环境污染压力加大的当下,制造业转型势在必行。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有助于制造业,甚至是整个民营经济的转型升级。”刘进长说。
以浙江为例,浙江省作为民营经济活跃地区,同时也是全国制造业大省、强省,占有中国机器人市场的1/4,而制造业更是宁波最重要的工业支撑,尤其是近些年在人口红利及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简单劳动、重力劳动等逐渐被机器取代,增加机器人在工业中的应用成为现实需要。
在这样的背景下,宁波在全市全面启动“机器换人”技改项目,目前,正在纺织服装加工、家电制造、机械加工、文具制造、塑料制品生产等领域分行业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