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的背景下,各行各业都在积极进行自动化改造,自动化生产已经成为未来的一个必然趋势。
今年10月,曾有传闻称“富士康4万机器人将让6万工人失业”,新闻调查后发现,数万人的裁员并非事实,但智能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已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
而目前,第二届广东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博览会正在东莞举行。记者从东莞市经信局了解到,2014年9月至2016年10月,东莞“机器换人”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共1485个,预计可减少8.7万劳工。
这是否意味着,机器与人抢饭碗的时代真的来了?
自动化使东莞8.7万个岗位消失
记者了解到,上述“机器换人”项目主要集中在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包括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电子信息制造业以及包装印刷行业等。
自从国家提出“中国制造2025”以来,作为珠三角制造业大市,东莞算得上是自动化升级执行得最坚决的城市。
为了应对劳动力成本上涨,进一步推动东莞市制造业转型升级,2014年东莞市出台了《东莞市关于加快推动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东莞市推进企业“机器换人”行动计划(2014-2016年)》以及《东莞市“机器换人”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系列“机器换人”政策,宣布在2014~2016年3年连续每年安排2亿元预算用于资助东莞企业的自动化设备技术改造。
记者从东莞市经信局了解到,东莞的“机器换人”主要在电子、机械、食品、纺织、服装、家具、鞋业、化工、物流等重复劳动特征明显、劳动强度大、有一定危险性的行业企业中推动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