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谢氏的话有一定道理,科学技术再怎么发展,到最后中被人类控制,根本用不着害怕。
对此有人持反对态度,认为科技的发展则会导致更多人恐慌,所面临着“机器人上岗、工人失业下岗”这样一个局面。
还有更搞笑的人建议高考机器人去考理科综合。不过按照目前来看,2017年的高考机器人主要考察文科、主要是对其基础性能测试。毕竟机器人比较死板,而不像人有感情,可以变来变去。需要把各种可能应用到的场景都输入到机器人程序当中,而理科更注重逻辑思维。
我们知道,高考机器人是由国家863“超脑计划”牵头研制的机器人。将会在2017年高考中进行文科测试。
机器人能否代替人类工作,是好事还是坏事
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人的大量应用,已经现实的摆在了眼前。不管你喜不喜欢听,它都要向前发展。
据最近的相关媒体报道称,富士康、昆山等企业和地区已经有启用机器人打打算。消息发出后,很多工人开始担忧:假如机器人代替了我们的工作,我们该怎么办,你不是失去工作了吗?难道要回家种地去!“
另据北京青年报报道,“以机器换人来降低制造业用工成本已成社会共识。广东、浙江、江苏、深圳、重庆等制造业集中的省市,机器换人行动已强力推进数年。进入“十三五”后,不但上述省市的机器换人力度依然不减,而且还有更多省市加入了进来。”
可见,有些东西不是我们所能左右的,这是一个社会发展趋势。过去一年,包括富士康在内,昆山市共有35家台企出资6.1亿美元用于机器换人。听着这些消息,直令人发毛。这是机器人要抢工人饭碗的节奏。
其实,机器人也应用到了写作的领域。美联社采用的Wordsmith机器人撰写财经稿件。而且效率特别高。早在去年(2015年2月1日)参考消息发布新闻“美联社机器人记者每季度撰写三千篇新闻报道”。无疑,机器人的用途已经遍布到各行各业。
毫无疑问,未来无论是在考场的高考机器人也好、或者是在工厂干活的工业机器人也罢,都是人工智能走向社会生产生活实践应用的典范。
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的应用已经彻底改变了生活的模式和方式。不过,随着人工智能在工业和生活当中的应用,人类可以从事其他更加省力的工作,或许科技的发展让人类活得更轻松、更健康、更高端。
“高考”机器人的出现绝不是偶然,而是人工智能研究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