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1日国内公安首台智能安保机器人AnBot(中文名字“深圳小安”)正式在深圳机场T3航站楼上岗,执行日常巡逻防控任务,主要是在T3航站楼四楼出发大厅,开展24小时不间断自主巡逻,通过前后左右四个移动高清数字摄像头实现民航安检前置、移动人像识别功能,并将相关图像信息回传公安大数据后台进行碰撞分析、实时预警。该机器人具备自主巡逻、人像识别、智能服务、突发应对等四大应用功能:
智能安保机器人AnBot的巡逻功能分自动巡逻和远程遥控巡逻两种模式。在自动模式下,机器人可根据环境信息,自动构建地图及实时定位,并按预定路线、预定时间执行巡逻任务。在巡逻过程中机器人若自身电力不足,可自行寻找充电桩对接充电。运程模式则是通过远程遥控器操作机器人巡逻。
机场公安张彪告诉记者:“公安将在机场各个区域逐步部署这种机器人,通过它们24小时的不间断巡逻,对加强辖区安全预警有重要帮助。”
国防科技大学机器人交叉研究中心主任肖湘江是这台智能机器人的研发负责人,他介绍到:“AnBot配置四路具有夜视功能的高清数字摄像头及各种传感器,通过人脸识别技术,以及与公安系统的对接,可以实时鉴别出可疑人员并将数据发送给公安系统。”
智能安保机器人AnBot集成了智能人工大脑,可以进行智能语音交互,能够回答旅客关于航班信息方面的提问,并且可以针对陌生场景和业务进行深度学习及交流。
智能安保机器人AnBot具备声光警示功能,当机器人遇到紧急情况,可声光警示并威慑可疑人员,及时预防犯罪。同时选配带电防暴叉、电击枪或致盲强光等设备,当发生危险时,管理人员可远程控制机器人主动出击,有效威慑和制服危险分子。
智能安保机器人AnBot的智能巡逻应用减轻机场警方日常巡逻防控的工作压力,有效节约人力资源,丰富安防技防,,改变了全国安防格局,推动全国安防从以“人+摄像头”为特征的安防2.0时代,迈向以“机器人+大数据”为特征的安防3.0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