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

制造业亟须提振“三大需求”

2016-09-07 09:15 浏览:334 来源:中国网   
核心摘要:国家统计局消息,2016年7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9%,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微低于临界点。今年以来至今的7个月中,制造业PMI指数总体呈弱势运行态势。其中,有1、2月份与7月份,PMI指数在50临界点下方
             国家统计局消息,2016年7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9%,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微低于临界点。

 今年以来至今的7个月中,制造业PMI指数总体呈弱势运行态势。其中,有1、2月份与7月份,PMI指数在50临界点下方,3、4、5、6月份在临界点之上;7月份制造业PMI指数之所以微低于临界点,除了外需因素外,也与近期不少省份发生洪水等自然灾害,以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去产能”有关。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工业的弱势,服务业已成为引领增长新引擎,三大产业中的农林牧渔业也是保持增长。可以说,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同时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尤其是制造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还是不小。

 不久前,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并对下半年经济工作进行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是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促使我国工业制造业经营效益向好,必须着力降成本促转型,把加快孕育发展新动能作为关键环节来抓,加快创新和科技进步。

  7月制造业PMI弱运行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到,上半年我国规上工业企业利润的增长还不乐观。1-6月,我国工业企业利润增长为6.2%,大体与同期工业增加值相当;而且,这个增长与石油、炼焦的短期大幅增长有关,影响工业效率增高的许多深层次矛盾远未真正解决。此外,制造业民企的利润增长并没有亮眼之处,国企甚至是连续近20个月负增长。制造业萎靡,恐怕令下一阶段的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因此,推进供给侧改革,不能仅仅盯住短期,而应从中国经济成长的中长期来考虑。对于企业而言,莫不如此,一味地炒楼市、炒汇市、炒理财,炒这炒那,中国制造就没有成长之魂,永远只能在低端制造领域里混混,也就谈不上真正的竞争力。

  制造业PMI,既有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等,也有从业人员指数和原材料库存等方面的指标,可以侧面揭示宏观经济面的状态。下半年我国经济要保持稳中向好态势,必须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实现转型发展。当前,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大的严峻形势,提振亟须“三大需求”,增强发展动能。

  一、亟须提振投资需求。民间投资急剧下滑,已经引起最高决策层的重视。日前,继5月份之后,国务院又组成督导组,分赴7个省(市)开展促进民间投资专项督导。笔者以为,导致民间投资增速仅2.8%的低增长成因不少,比如有政策落实问题、货币财政政策等,更大的问题是投资机会的彷徨和观望,即投哪里,怎么投?

  “三去一降一补”不能仅止于口号,改革不是隔鞋挠痒,要真正落到实处。各级政府不能只是盯着GDP、房子等几个生硬数据,要防止高杠杆下的“脱实向虚”,引导企业把投资朝产业竞争力和提升盈利能力方面上来,加大原创性科技创新的投资力度,防止投资结构畸形可能引发的各种风险。

  二、亟须提振消费需求。相比制造业PMI来说,多年来服务业PMI可谓“一枝独秀”,占据经济的“半壁江山”。这几年来,消费热点不断呈现,健康、信息等消费升级类商品增势良好,尤其是互联网+消费更是保持较快增长。我们也注意到,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消费升级时期,追求品质和精进体验将影响衣食住行、医疗、教育、娱乐、养老等众多领域,并带来更为多元的需求。我们要注重以产业升级来带动消费升级,更要注重让消费升级来推动新的产业转型创新发展。

  三、亟须重视外需的稳定。现在全球经济低迷,外需不振也很难一时改变。各地政府要重视利用外资结构优化,外向型企业要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培育强劲的国际竞争力,推动产业链向高端跃升。鼓励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必须先强壮筋骨、苦练“内功”。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不断加快,要适应全球新的竞争形势,面对日趋强化的要素资源约束,企业要克服创新能力不足、自主品牌竞争力低、以及以智能化、集成化、自动化、柔性化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化技术装备应用水平不高等各种不足。

  中国工业网是以工业新闻和信息传播为主业的综合性网络媒体。 作为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合作伙伴,开发并运营了国家履行《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工作办公室官方网站和履约信息管理系统。中国工业网拥有企业会员5万余家,个人会员50万人,合作协会100多家,合作媒体近千家。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中煤榆林项目五一劳动节掀起文明施工热潮 ----领导班子率先垂范,全员奋战一线展担当

上一篇:

“十三五”期间绿色投资有望超10万亿元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凡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及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QQ:3039235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