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

惠州,全球开放中的创新新格局

2016-09-04 00:54 浏览:291 来源:南方日报   
核心摘要:2016年,全球化新开放带来的创新新风,激荡在惠州大地。 8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赴惠州市调研,深入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相关企业、新型研发机构了解创新发展情况。胡春华强调,要大力
 2016年,全球化新开放带来的创新新风,激荡在惠州大地。

    8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赴惠州市调研,深入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相关企业、新型研发机构了解创新发展情况。胡春华强调,要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加快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壮大一批高新技术骨干企业,把开发区打造成为创新发展的强大引擎。

    此前,广东省省长朱小丹在惠州调研时表示,惠州市的做法很好,就是要围绕产业高端发展,开展精准招商,完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形成创新企业集群。

    近日召开的惠州市委十届十次全体会议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创新驱动发展成为核心词。惠州市委书记陈奕威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惠州将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以自贸区标准加快推进中韩(惠州)产业园规划建设,打造广东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

    在新的全球化进程中,惠州正以开放之姿迎来新的创新格局。

    年初,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大亚湾新区、惠阳区、惠东县同时在深圳设立投资促进中心;7月,仲恺高新区在深圳设立的其全球第9个异地孵化器揭牌;8月,世界级研发机构比利时微电子研究中心有望将其海外最大研发平台放在惠州;惠州的两个国家级科研机构“先进核裂变能研究中心”与“重离子科学研究中心”建设也在稳步推进;荷兰壳牌对大亚湾情有独钟,与中海油达成协议,扩建其各持股50%组成的中海壳牌,共建全球石化行业标杆企业……

    而惠州有史以来最大政策与最好平台——全国第三个、广东省唯一一个中韩产业园也在今年落户。

    惠州的发展格局正在越来越宽广的视野中不断延展,更多的创新机遇也正在这座城市持续涌动。面对信息和服务贸易的全球化,惠州创新发展新格局如何展开?

    资源的革命,产业在裂变与聚合中重塑

    资源紧缺程度伴随着对资源的理解来回波动,而产业的新旧更替,发展动能的新旧转换也随之产生。

    土地、人力和政策,曾被视为惠州在内诸区域发展的最重要资源。受廉价成本、广阔市场和开放政策的诱惑,“三来一补”企业纷纷入驻。韩国三星的到来更是帮助惠州挖到城市发展的第一桶金——电子信息产业。

    然而,当土地和人力资源的价格水涨船高,当政策洼地的优势不再明显,当传统产业后劲不足,经济发展面临结构性瓶颈,惠州的资源优势似乎也难以为继。

    历史证明,经济的每一次动荡几乎总与某种资源的危机相关,而资源枯竭的警钟则不断促动人类的创新,并赋予资源以新的内容和意义。

    在信息技术不断迭代发展的浪潮中,当下的全球化正从“贸易—生产”体系向“信息—服务”体系转变。信息、服务、创新以及富有创造性的人才成为这个时代地区发展最核心的资源。

    积20年产业发展之力,惠州在制造端实力不俗,研发端快速追赶,服务端积极补缺,创新端初露锋芒。2015年,惠州全市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59.2%、43.6%,达到全省先进水平。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5年前的1.11%提高到2.45%,年均增长30%以上。

    创新,意味着旧有的被挑战,被洗牌,被重新评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正是在创新中,产业的裂变和聚合成为经济发展的新标签。

    一方面,既有的电子信息产业,吸引信利(惠州)智能显示有限公司投资63.1亿元建设4.5代AMOLED项目,占据产业最上游的旭硝子显示玻璃项目也预计2016年底投产;另一方面,惠州石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为装置维保、港口物流、仓储和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提供发展空间。

    随着产业链延伸,惠州也就拥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而让想象落地,规划成真,则离不开以土地、政策、人才等支撑的各种发展平台。

    坐标的力量,平台在竞争与合作中联动

    在2016年惠州发展的坐标系里,“六区联动”成为关键词。

    环大亚湾新区、潼湖生态智慧区、大亚湾开发区、仲恺高新区、珠三角(惠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韩(惠州)产业园6个园区,既是聚集创新要素的重大平台,也是支撑惠州跨越发展的重大载体。

    8月,潼湖生态智慧区选商引智工作进入落地实施阶段,碧桂园投资千亿打造的创新小镇首个项目就签约入驻潼湖,该项目将成为华南地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基地和产城融合的示范区。并且,碧桂园目前已启动的三个科技小镇都在惠州。

    6个园区中,中韩产业园可谓“后来居上”:到来最晚但规格最高、影响最大。这个惠州以自贸区标准建设的“小特区”,上面有更趋完善的珠三角对外开放格局,有中韩国家间经济合作的格局,更有东亚地区产业与创新资源自由流通的大格局。

    从这个层面说,中韩产业园的意义,非同凡响。然而,对惠州来说,其意义并不仅限于此。在串联电子信息和石化两大产业和6个园区发展的进程中,中韩产业园扮演关键角色:汽车和装备制造是“韩国制造”的标杆,其石化产业在全球同样占有重要位置。

    “六区联动”的路径之下,惠州也在寻找着自身在世界产业体系中的坐标。

     在2016年广东省创新驱动发展大会上,惠州被赋予建设世界级云计算智能终端产业集聚区的重任。加上预计将于2017年初步建成的世界级生态型石化基地,惠州此前提出建设“世界手机之都”发展规划,惠州发展清单上有三个“世界级”产业的目标。

    发展经济一定要有支撑点,而惠州发展的支撑点正在于优势产业基础上对于世界级产业的梦想,而这还需要全球知识和智力资源做支撑。目前,已有32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惠州投资设立59家企业,带来世界级技术、人才等资源。

    在“引进来”的同时,惠州也在主动发力全球创新布局。从2012年开始,惠州仲恺高新区在美国波士顿设立了首个海外孵化器,至今已有北京、深圳、台湾、波士顿、华盛顿、硅谷、科隆等9个异地或海外孵化器。

    这是更大范围内的资源共享和平台联动,正是在这种动态发展中,一种创新生态的法则逐步确立。

    生态的奥秘,创新在现实与梦想中澎湃

    抄袭最难是体系,模仿最难是生态。

    世界上以某个或几个产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成千上万,但具有持久和强大竞争力的并不多见,深刻影响当代产业发展浪潮的美国硅谷,更只有一个——对此的一种解释是,一个全面而完善的创新生态,赋予硅谷以独一无二的生命。

    创新生态的要义之一,是参与者繁多,而每一位皆能发挥所长。细看又可分为两层:参与创新的主体多样且彼此平等,在创新中不受或少受束缚而多受激励。惠州在发展民营经济方面历来颇为重视,而无论中海油等国企还是三星等外企,德赛西威等“内企”,基本做到一视同仁,从而有效促进了资源的合理流动。此外,惠州在人才吸引等政策上也同样不吝投入。

    创新生态的要义之二,是创新主体彼此关联,互相影响。一个团队或企业的创新,能在较短时间内促进产业上下游的新升级、新发展。这方面,地处大亚湾的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不可或缺。

    创新生态的要义之三,是适当的环境不断激发创新的产生和繁荣。其至少包括:对发明专利的保护和支持,覆盖全面的法律体系和贴心服务,从创新思路到产业成品的产学研贯通,等等。

    可喜的是,惠州在着力跟进大项目,培育大产业的同时,也注重扶持亿纬锂能等高成长性企业发展壮大。惠州清晰地看到,创新发展中民营经济的重要性,并大力扶持民营企业发展,发挥民营企业的潜力。

    作为政府来说,无需推动单一创新,而应设计与构造出可以激发创新产生与繁荣的适当环境。创新生态的建立,也就意味着与创新相关的资源得到合理配置,而一个城市内部、不同区域之间的联动也就自然随之深化,这种影响的辐射往往超出以往经济交往的范畴。

    比利时微电子研究中心负责人在谈到缘何对惠州情有独钟时就表示:惠州在政策、生态、产业、区 位、效率等方面的优势明显,对科研机构引进创新人才、开展产业合作非常有好处。

    随着惠州在产业基础、促进企业与平台联动,创新生态发展方面的推进,是发明专利的快速上涨。2016年上半年,惠州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1688件,增长39.7%。

    惠虽古城,其命为新。在产业现实与创新梦想的碰撞中,一个新的惠州创新格局正在逐步成型。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江苏海伦石化PTA项目最高烟筒施工完美收官

上一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成立“未来技术学院”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凡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及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QQ:3039235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