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交通运输部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截至2018年底,交通运输行业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总量超过45万辆,已提前实现原定于2020年的推广应用目标;同时,在全国高速公路940个服务区投入运营充电站约1800个、充电桩约7500个,保证电动汽车安全运行。
针对下一步工作,交通运输部表示,将继续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应用。进一步强化安全运营监管,加快完善相关标准规范,加强经验推广和试点示范,加大新能源公交车推广应用,探索新能源汽车在出租汽车、城市配送领域的应用,推动绿色交通建设向纵深发展。
10月25日,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司处长吴卫在2019全球未来出行大会现场表示,从2017年就启动制定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将在年内发布。吴卫表示,此次印发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将构建技术创新、产业生态、路网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信息安全6大体系为智能汽车的发展护航。
吴卫认为,智能汽车发展除了有战略的谋划之外,还需要真正做好几方面的实际工作。包括要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真正的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强新型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加强平台的支撑和制度环境的完善;先行先试的实验和经验的积累也不可或缺。
近日,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发布的《动力电池月度数据库》统计显示,2019年1-9月国内新能源汽车生产约88.8万辆,同比增长20.9%;动力电池装机量约42.31GWh,同比增长47%。
装机量排名前十的动力电池企业合计约37.51GWh,占整体的88.7%,较去年TOP10企业合计占比上升5个百分点,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今年1-9月位列TOP10的动力电池分别为(按装机电量高低排列):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力神、亿纬锂能、中航锂电、孚能科技、卡耐新能源、鹏辉能源及比克电池。
日前,长城官方透露消息,长城的“氢动力”燃料电池车也即将量产,所有核心技术均为自主开发。长城汽车所成立的材料分析、燃料电池试制线、燃料电池试验、储氢系统试制线、储氢系统试验五大子技术中心为其后续氢燃料车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储氢罐与质子交换膜是氢燃料汽车领域公认的两大核心技术,长城汽车目前针对储氢罐的极限压力、碳纤维的粘合度以及膜电极均可进行精确的测试。
鉴于电动车与燃料电池车在零部件和动力系统布局上存在一定的共通性,长城汽车所开发的XEV项目也是电动车与燃料电池车的共用平台。这也意味着,长城的FCEV车型将基于大型XEV平台打造。据官方公布,长城汽车将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前推出第一台氢燃料汽车样车。
日前,丰田首席技术官Shigeki Terashi在东京车展开幕前夕透露,丰田将在2020年奥运会期间推出一款固态电池汽车,从而展示其电池能力。
丰田方面表示,固态电池技术要等到下个十年中期才能实现大规模生产。固态电池技术可在体积更小、成本更低的电池包中实现更长的续航,而且充电速度也更快。当这项技术能够被运用在量产车中时,该公司将在其全部电动汽车产品中对此技术进行推广。
据悉,丰田希望在2023年底之前在欧洲销售首批基于电动汽车专用平台的车辆,其中包括三款电动汽车:基于现有平台的电动版雷克萨斯、以及将在2021年之前投产的电动Proace和Proace City厢式货车。
近日,宁德时代位于德国图林根州的首个海外工厂正式动工。此举既是宁德时代全球战略布局的重要一步,同时也为德国填补了锂离子动力电池制造的空白。根据计划,宁德时代图林根电池工厂将分两期建设,计划于2021年投产。此次开工面积为23万m²,生产线包括电芯及模组产品,预计到2022年可实现14GWh的电池年产能。
据悉,宁德时代图林根电池工厂将引入符合要求的中国原材料、零部件、系统及服务供应商,宁德时代因此将实现从产品输出向技术输出的转变。
近日,中国领先的无人驾驶公司、5G AI无人驾驶的开拓者和引领者中智行与全球领先的激光雷达制造公司威力登(Velodyne)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联合研发下一代高性能量产化雷达,加速中国无人驾驶的落地进程,助力构建中国无人驾驶产业生态圈。
据悉,最新一代高性能实时3D激光雷达将率先应用于中智行自动驾驶车队,并根据中国路面的应用反馈实时调校,从而打造最符合中国本土市场需求的激光雷达设备。对于此次合作,中智行技术副总裁张振林称,与Velodyne展开联合研发,有助于中智行把中国复杂场景的应用经验及时反馈到硬件端,推动先进传感器的研发和大规模量产应用。同时,中智行也将借此合作构建更加完善的自动驾驶生态链。
近日,博世在“2019年智能出行大会”上正式宣布与广汽研究院在自动代客泊车技术上达成合作。根据协议,博世将为广汽研究院停车场搭建自动代客泊车系统及配套基础设施,双方合作开发的自动代客泊车技术将搭载在广汽量产车型上,推进该技术在中国的场景化运用。
据悉,基于智能基础设施引导的自动代客泊车具有诸多优势:一、更安全,配备智能摄像头的停车场则可以通过场端形成“上帝视角”,覆盖所有的盲区;二、更高效,自动代客泊车后台能够为各车指派优先路径和位置,提升停车效率;三、低成本,博世自动代客泊车技术可利用车辆现有技术,无需增加额外的硬件和超高的计算单元,另外还能充分利用共享经济,由更多车来分担场端成本。
10月23日,舍弗勒新基地在太仓高新区正式奠基。舍弗勒太仓新基地位于太仓高新区,占地面积约90000m²,未来将从事汽车发动机零部件、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制造以及航空轴承服务业务。新基地将集合特种设备制造等项目,逐步形成业务规模效应,提高生产运营效率。此外,舍弗勒将把舍弗勒太仓朝阳路工厂搬迁至新制造基地,为太仓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和产业布局提供全新空间。预计新基地将于2022年竣工投产。
新基地建成之后,舍弗勒太仓基地将超过230000m²,为舍弗勒在太仓的布局和发展提供新动能。未来,舍弗勒太仓基地将不断融入绿色节能环保技术、可持续发展运营理念,运用数字化工程和自动化技术等前沿科技,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近日,LG旗下电子产品零部件制造商LG Innotek宣布基于5G的高通芯片,研发出一款汽车通信模块。该公司是首家研发汽车5G通信模块的公司,而且采用的是车用高通芯片。
据介绍,该通信模块可以实现实时交通信息共享、精确定位、V2X,以及大量数据的传输等功能。这也就意味着该模块可实现无需驾驶员参与的、完全自动驾驶所需的关键功能。
LG Innotek采用了专有的RF电路设计技术、高精度且高密度的模块化技术以及耐热的新材料,用以解决现阶段5G技术应用于汽车通信模块上的难题。
(资料来源:汽车与配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