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智能工厂的挑战与机遇
智能工厂的本质是人机交互,实现人与机器的相互协调合作,这意味着需要构建智能化生产系统、网络化分布生产设施、严格的生产管理体系、严谨的生产工艺流程,还需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在技术和经济上都是重大考验。
面对重重挑战,绿源的董事长胡继红女士在企业成立22周年的讲话中表示:“我们要用十二份的精力关注他们,用十三份的热情拥抱他们,用十四份的劲头掌握他们,用十五份的力气实践他们,用十六份的智慧驾驭他们!否则,机会稍纵即逝。”建设智能工厂,不是为了赶时髦,或降低用工成本,而是为了创造一个舒适明净的工作环境,同时制造出更高质量的产品。
2. 智能工厂的建设重点
绿源智能工厂的建设重点在于智能指挥中心、智能制造生产线和检测中心三个方面。
(1)智能指挥中心
智能工厂中,人员、机器和资源能够互相通信。在绿源智能指挥中心,所有生产数据被实时获取、分析,所有工序互联互通。智能产品“知道”它们如何被制造出来的细节,也知道它们的用途。它们将主动地对制造流程,回答诸如“我什么时候被制造的”、“对我进行处理应该使用哪种参数”、“我应该被传送到何处”等问题。
(2)智能制造生产线
由于各个行业生产流程不同,加上各个行业智能化情况不同,智能工厂有不同的建设模式,绿源的智能工厂建设模式是从生产过程数字化到智能工厂。绿源发展智能制造的内在动力在于产品品质可控,智能制造生产线侧重从生产数字化建设起步,基于品控需求从产品末端控制向全流程控制转变:
绿源的管料加工岛,加工数据被输入系统,由机器人实现自动上料、激光切割、自动输送、自动钻孔、自动弯管,全程信息化管理,实时监控管料加工质量,管材加工精度达到0.3毫米,实现塑件合缝性不良率下降为0;
机器人焊接流水线,50台焊接机器人共同作业,系统实时监控,确保产品质量;
全自动塑件喷涂流水线,六轴喷涂机器人,根据编程轨迹精准喷涂;
电机自动绕线实时监控装配流水线运行状态,提高电机达成率和合格率;
AGV智能机器人输送指令与生产工单节奏同步,准确可追溯;
……
(3)检测中心
在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必须确保工厂的数据安全、设备和自动化系统安全,绿源也一直将制造安心可靠麻烦少的产品当做自己的使命。在绿源的检测中心,检测能力达到国际化先进水平,可对电动车211个大项,1191个小项进行严苛检测:300小时电机测功实验,2000次充放电检测,7项极端情况模拟安全测试,950°防火阻燃检测……严格甚至苛刻的标准,是为了保障最终的产品品质。
3. 智能工厂的发展重点
智能工厂的建设离不开工业软件的应用。在《中国制造2025》的大背景下,工业企业转变发展模式、加快两化融合成为大势所趋,工业软件以及信息化服务的需求仍将继续增加。
绿源应用MES(制造执行系统)、APS(先进生产排程)、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ERP(企业资源计划)、质量管理等工业软件,对整个生产流程进行监控、数据采集,便于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形成高度灵活、个性化、网络化的产业链,实现生产现场的可视化和透明化、管料加工自动化、焊接自动化、涂装自动化,电机生产自动化和整车装配信息互联。
智能时代来临的当下,绿源在智能制造领域迈出的坚实一步,也是电动两轮车生产高效、品质提升的关键一步;“安信可靠麻烦少”是绿源的使命,也是绿源对用户的承诺。
科技进步永无止境,绿源探索、拼搏、成长的道路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