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 黄鹤林
一款工业级无人机,由于运用了技术成熟、性能稳定的氢燃料电池,不仅创造了新的续航纪录,而且大大扩展了工业级无人机应用领域。研发生产这款无人机的深圳市科比特航空有限公司,正成为工业级无人机的标杆企业,吸引业内目光。
科比特成为行业“黑马”,得益于深圳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助推传统制造加速向先进制造跃升的政策红利。事实上,深圳及早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前布局先进制造和高端环节,培育出大批像科比特这样的创新型先进制造企业,并推动一批先进制造重大项目落地,对工业以及GDP贡献率不断提高,为实体经济源源注入新动能。
深圳制造全球话语权提升
深圳制造业某一环节“感冒”,全球消费电子业界可能会“发烧”。这是业内对全球制造产业重镇深圳的评判。
评价背后,是强大的制造产业基地作为支撑。深圳华强北,是全球IT产品的集散地,这里的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全球消费电子市场。龙华—坂田片区,华为、富士康“重兵把守”。高新区,中兴、创维、TCL、康佳等大型IT和家电企业林立,光启、大疆等研发型创新企业加速成长。光明新区,华星光电、旭硝子等产业巨头,集中构筑新型平板显示基地。
全球目光聚焦深圳先进制造,已是常态。这几天,正在深圳参加全球微观装配实验室年会的FAB实验室创始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比特和原子研究中心主任尼尔·哥申菲尔德教授在考察深圳创客及制造业后,大为感慨:深圳不仅是全球创客天堂,而且这里的创新发展正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及科技创新探路,一批创新型企业特别是高端制造业在全球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诚然,深圳先进制造的全球影响力正在提升。华为在稳坐全球通讯行业第一把交椅后,发力智能终端,在全球掀起了一股华为手机热,市场占有率一路快跑。华星光电布局大尺寸液晶面板生产线,成功打破了外资面板的垄断,在国际面板行业拥有更大话语权。
深圳国内、国际专利申请,更是一路领跑。
先进制造加大工业含金量
以激光打标机起家的大族激光在坚守“本行”、不断制造升级的同时,正布局无人机、机器人产业,相继投资或收购多家此类企业,实现了从传统制造向先进制造的蜕变。同样,海能达从过去的模拟对讲机,加快布局更高层级的数字机,在国际市场赢得大批订单,把深圳制造和深圳创造产品销往全球。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由于自主研发能力的提升,深圳先进制造企业群体加速崛起,并且增添了更多新面孔。大疆、优必选、柔宇、光峰光电等一批深圳本土新锐高科技制造企业,让全球产业界为之瞩目。今年央视春晚上,优必选研发生产的“阿尔法”系类人形机器人一边跳舞,一边说话,还客串主持,一夜走红。目前,优必选以超过10亿美元的估值,成为全球首家跻身人形机器人“独角兽”的企业。
先进制造业全面提升深圳工业的含金量,为经济增长做出更大贡献。今年上半年,深圳先进制造业增加值2350.11亿元,同比增长9.6%,占GDP比重27.3%,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93.9%,对GDP增长贡献率达到29.8%,拉动GDP增长2.8个百分点。
深圳全力打造国家创新中心
基于对市场经济规律的尊重和把握,深圳主动转型升级,加快布局先进制造业,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培育新常态下的发展新动能,率先走上了质量型增长、内涵式发展道路,5年来淘汰转型低端企业超1.7万家。
同时,深圳提前布局的以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正迎来爆发。智能装备制造业、无人机、机器人、可穿戴设备等智能产业呈几何级数增长。
深圳在建设国家创新中心方面拥有良好基础,已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目前,深圳全社会研发与发展经费占GDP比重,比肩国际发达国家。新型研发机构探索新的创新机制,培育了数十个聚焦于源头创新、研发与产业化一体推进的新型研发机构。
先进制造,前景看好。深圳正聚焦重点领域,创新运作模式,进行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并将“制造业区域创新中心”建设工程纳入中国制造2025深圳行动计划,在基础性、战略性科技领域建设符合国家规划布局、具备先进水平的创新基础设施,支持制造业区域创新中心的迅速发展,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能够落户深圳,形成一批制造业区域创新中心,助力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借助“沪洽周”这个平台,一大批制造业类项目落户湖南,并且开花结果。今年8月18日,2016年“沪洽周”主体活动——湖南制造强省建设合作对接会将在上海举行。会上将发布100个推介项目,现场签约一批高质量、能落地的重大项目。
本次对接会的项目征集重点围绕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工程机械、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航空航天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汽车制造、电力装备、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节能环保、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农业机械等制造强省建设12大产业领域。目前,共收集制造业类发布项目226个,签约项目42个。
“我们将对项目进行严格筛选,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一律不发布,已签约项目、非制造业项目一律不纳入签约。”湖南省经信委表示,上海市工业经济联合会、上海大数据联盟等多个商协会、格科微电子、中电电器(上海)等多家制造业领域代表性企业、集成电路投资基金等多个投融资单位明确将参会,预计省外参会客商将达80多人。
在2014年“沪洽周”上,长沙波特尼电气系统有限公司签约落户浏阳高新区,由苏州波特尼电气系统有限公司投资筹建,总投资约1亿人民币。公司在当年年底正式投产,采用世界最新技术和生产工艺生产轿车线束,为上海大众线束供应商。
“浏阳高新区有非常好的地理优势,离长沙黄花国际机场近,物流也十分便利,外方人员一下飞机很快可以到达。”公司负责人谭国平表示,他们更看重于园区发展汽车零部件、逐渐形成产业集群的优势。
浏阳高新区负责人介绍,2016年“沪洽周”上,园区将进一步推动汽车零部件产业招商,拉长园区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条,在会上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
目前,浏阳高新区已经拥有较为完整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产业链,入驻了信质电机、凯中电子、青特车桥、日本中川、义和车桥、海洋汽配等40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主要为上海大众、比亚迪、广汽三菱、广汽菲亚特、北汽福田、众泰汽车等多家汽车主机厂配套。
作为“沪洽周”引进的另一个项目,上海爱康企业集团华中生产基地位于国家级浏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北园。厂区总投资2亿元、占地80亩,经过17个月紧张建设和调试,于2016年6月一期正式投产,主要生产给排水、市政管道材料,产品有300多种型号。
总经理李永挺介绍,企业全面引进德国克劳斯玛菲生产线,一期年产量可达3.5万吨,产值5亿元,二期预计2017年开工,2017年底或2018年上半年投入生产。一二期全部投产后,产量将达到8万吨,产值为11亿元,税收贡献将超过3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