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自动锁螺丝机器人只是整个创维“机器人战略”的一个缩影。在接下来的探访中,记者更是被创维集团这短短几年的智能化改造所带来的变化深深触动。
2014年,彩电行业的“首条”全自动机芯生产线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这确实是创维的一大壮举。在实施了该生产线后,单条生产线的员工将从之前的40人大幅降低至6-7人,甚至更低。除机芯之外,创维还自主研发了WiFi全自动生产线,单条生产线从35人降低至6人,实现焊接、测试、组装、贴标等工序的自动化作业。
在“机器人战略”的指导下,创维还一手建立了“整机全自动测试机器人”、“整机全自动包装线”、“自主研发MES系统”等多个无人化设备群,在智能制造领域走在了前列。
紧跟国家战略
采访过程中,王德辉对创维这几年来的战略布局如数家珍,“2015年,国家发布‘中国制造2025’,我们创维马上升级,将机器人战略进一步拓展至智能制造战略,这无疑将加快推进我们信息化与自动化技术的融合。我们将自身的经验与国家战略相结合,实行试点示范高效实用以及持续升级的创维智能制造实施的战略。”
根据智能制造的需要,创维一共规划了29个信息化系统,目前已经投入了15个,覆盖率达到50%以上。王德辉表示:“信息化系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还会将信息化的建设继续向前推进,一直达到100%全覆盖,预计2020年全部完成,到那时候创维的智能化水平就非常高了,我们还将积极探索物联网大数据的应用”。
据不完全统计,创维已持续3年在智能化和信息化建设上持续投入,占到固定资产占比达50%以上,数额高达1.5亿元/年,占到每年营业额的0.5%以上,同时,创维也表示还将加大投入力度金额进行智能化升级。
随着智能制造的深入推进,创维大量地应用智能机器人投入生产,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工人机器人拥有量)已经达到了200台以上,也就是说,超过了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机器人密度,占到全部制造业务的机器人覆盖率达到了30%以上,而一些关键工序(如自动化检测)的覆盖率达到了90%以上。根据创维的智能制造战略,最终其生产线的机器人密度要达到1000台,这也使现场采访的记者本人对于创维智能化改造空间产生了足够大的期待。
即将在机芯生产线末端替换人工的搬运机器人
除了制造业务本身,智能化与信息化的管理手段也早已遍布在创维集团的日常经营管理中,在目前规划的22个系统中,已经完成的有15个,覆盖率达到了60%。“目前,创维的智能管理、调度指挥、智能决策、风险管理等信息化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业务经营层面,下一步将实现管理支撑层面的应用”,王德辉强调,“现在的15个系统主要集中在业务经营层面,之后要开发的系统便是支撑我们的管理支撑层面的。”
3 4 下一页>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