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

制造业逃离珠三角?真相:高端智能化 中低端小型化

2017-08-04 14:36 浏览:1192 来源:经济参考报   

对于服装代工厂而言,形势就更为严峻了。炎热的7月,创鑫辉昊时装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100多名工人正在全力缝制羽绒服,以赶上即将到来的秋冬新品订货会。

作为在代工行业工作了近20年的资深人士,该公司负责人王兵见证了珠三角服装代工业的兴衰,目睹了深圳的服装厂从千人大厂向十几人的家庭作坊式小厂的转变过程。

他说:“这个行业一年不如一年。我经历过那个辉煌的时代,毛利率50%是分分钟的事,净利率在30%以上。十几年前,人工成本非常非常低,只要有单有工人就稳赚不赔。现在外单都转移到东南亚等地方了,我们已经接不到一个款式几万件的那种外单了,接的都是内单,款式多单量小。”

王兵告诉记者,这几年代工费基本维持稳定,视工艺难易程度,一件衣服的代工费维持在15元至130元之间,但成本不断上涨,实际上工厂的利润在逐步下降。“三五年前,净利率都可以维持在15%以上。这三五年利润下滑得太厉害了。现在净利率也就4%至5%,这还是管理跟得上的情况下,管理得不好,就要亏钱。”“这个行业里工厂很多,基本上没有议价能力,客户给你多少就是多少,你能做就拿来做,做不了他就转走了。”

订单从大批量的外单变为小批量的内单,对服装厂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王兵说:“单个款式的订单量下降,对生产的伤害很大。因为款式转换过程中,员工需要时间学习,效益提不高。”

这几年,王兵也在寻找外迁的机会,最近这个机会似乎要成熟了。他近期刚去湖北看了一个厂,目前正在与对方详谈细节。

按照王兵的测算,虽然客户在深圳,但即便算上物流成本,内地其他地方的生产成本还是要比深圳低。“房租水电能省不少,人工工资也能便宜点,生产成本能降低30%左右。省下来的都是净利润,净利率肯定能回到15%以上。”

即便将来要把工厂迁到外地,王兵依然会保留深圳的工厂,将其作为“接单窗口”,方便为客户打样,“但规模肯定要比现在小”。而且,“那边的服装配套设施还不完善,我们要用的一些绣花、印花、洗水等工艺还需要在这边做。”

外迁实际是恶性循环

保持竞争力还要苦练内功

日前,渣打银行发布的《珠三角制造商第8期年度调研报告》显示,工资上涨、用工荒是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几个重大挑战。为解决这些问题,高端制造商正专注于追加投资以提高生产效率,而低端制造商则倾向于通过迁厂应对成本上涨。

3  4  下一页>  余下全文page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从实验室到世界舞台:中山川崎液态硅胶送料机以全域营销实现"隐形冠军"蜕变

上一篇:

联合国工业组织国际太阳能培训班莅临陕西众森参观考察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凡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及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QQ:3039235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