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企业转型升级:从生产制造商到运营服务商
场景:2005年,GE旗下的飞机发动机公司改名为“GE航空”,业务模式发生重大转型。
传统制造模式
转型之前:只做发动机产品。
智能制造模式
转型之后:提供航空管理服务,包括运维管理、能力保障、运营优化和财务计划的整套解决方案,还可以提供安全控件、航管控件、排程优化、飞航信息预测等各类服务,带来的价值控件更大了;
效果:过去是在飞机落地后才进行检修,而现在可以在飞行途中就能对发动机的健康状况进行实时监控,飞机落地后就可以及时的进行维护。现在从芝加哥飞上海的航班,落地后只需要检修3个小时就能够从上海启程返回芝加哥,航班周转率大大提升。
5、确保备品备件销售:重要利润来源
场景:主设备销售的利润越来越低,而备品备件的销售成为某公司的重要利润来源。
传统制造模式
无法监控所销售的设备和部件的运行状态,用户可能会采用“山寨厂家”生产的备品备件,不仅造成生产隐患,也会影响原厂的备品备件销售。
智能制造模式
能够实时监控远程设备和部件的运行情况,提前安排备品备件销售与用户对接。
可以及时发现“山寨产品”的应用并采用相应的反制手段。
6、企业信息化:从数据孤岛到真正的企业大数据
场景:某企业投入不少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了“信息化建设” 。
传统制造模式
企业上了MES、ERP、CRM、OA、财务管理等很多管理系统。但是这些系统之间的数据并没有打通,形成了一个个的“数据孤岛”,“企业信息化”沦为“互联网+部门墙”。而要将这些数据打通又是一个更加浩大的工程,尤其是不利于做企业整体的决策。
智能制造模式
彻底打破“部门墙”,将企业运营所涉及的所有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生产制造、资源管理、设备状态、环境、能耗、财务、物流、仓储、人员管理、供应商、客户关系……统统上传到同一个数据库,根据企业整体决策的需求随时从这个一体化的数据库中调用数据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