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

太空3D打印在路上 MIS让人类成为多行星物种

2017-07-23 19:52 浏览:896 来源:中国智能制造网   
核心摘要:每一个领域都有这样一些企业,他们并非领军角色,然而却执着于某一分支而拥有强大而独特的实力。就3D打印界而言,MIS就是这样的存在。

  亚洲工业网讯 每一个领域都有这样一些企业,他们并非领军角色,然而却执着于某一分支而拥有强大而独特的实力。就3D打印界而言,MIS就是这样的存在。太空3D打印之路上,MIS一往无前,如今已将“空间制造”的名称变成了公司的实际业务,受到业界高度认可,并且离“让人类成为多行星物种”的目标越来越近。

  太空3D打印在路上MIS让人类成为多行星物种

  每一个领域都有这样一些企业,他们并不是这一领域的领军角色或大咖巨鳄,但却因执着于某一方面而拥有强大而独特的实力,在细分领域内独树一帜,不容忽视。

  就3D打印界而言,美国的MadeinSpace(MIS)就是这样的存在。不同于3DSystems、Stratasys等涉足行业各个层面的巨头,MIS专注于仰望星空。正是因其专注,这家成立于2010年的年轻公司如今已拥有了十分光辉的履历。

  MIS最初由四名大学生在研究生课程上成立。自诞生时起,MIS便拥有了一个独特而艰巨的使命——让人类成为一个多行星物种。这意味着,MIS将聚焦太空探索领域。此后,MIS很快明确了自己借以实现目标的技术基础,即3D打印。2011年春,MIS在加利福尼亚州山景城的MoffettField的NASAAmes研究中心创建了3D打印实验室。

  选择3D打印作为主攻方向展现了公司创始成员的非凡预见性。近几年的太空探索实践表明,3D打印是一项非常适合太空作业的技术,其强大的塑形能力和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特性对于资源匮乏、补充物资成本高昂的太空活动而言十分可贵。确立了鲜明的定位,又加上最初几年的技术试验与经验积累,MIS很快便成为太空3D打印界的一颗耀眼新星。

  2013年,MIS成功实现了在零重力状态下3D打印出工具。此后,MIS与全球最大的链接索引数据库Majestic展开跨界合作,在国际空间站用3D打印将地球上的互联网世界打印了出来,实现了虚拟网络的形象化,同时也是对自己太空3D打印能力的牛刀小试。

  2016年,MIS迈出了其走向太空的重要一步,由MIS开发的“增材制造工厂”被发射进入太空,成为国际空间站的永久固定装置。“增材制造工厂”出产了大量复杂零件、工具和设备供国际空间站使用。直到今年6月,NASA还在借助这个神奇的“工厂”制作辐射防护屏。此外,MIS的太空3D打印项目Archinaut也引发了NASA以及其他多家机构的强烈兴趣。该项目通过3D打印来进行太空中的建设和维护。该系统有能力在太空中增材制造卫星的反射器、天线等元件,而不必通过陆地将大量的零部件送上太空,这对空间探索的意义无疑是划时代的。

  MIS独特而实用的业务也吸引了同领域的另外一些初创公司。美国初创公司AxiomSpace宣布正在建造世界第一个私人融资的商业空间站“AICSS”,年初AxiomSpace便与MadeInSpace达成了合作关系,希望借助后者的太空3D打印设备直接在太空中进行生产,从而降低建造成本。总之,MIS的太空3D打印项目同时得到了与私企的青睐,在这条独特的前行道路上,MIS鲜少卷入恶性竞争,而是沿途结交了越来越做的合作伙伴。

  太空3D打印之路上,MIS一往无前,如今已将“空间制造”的名称变成了公司的实际业务,受到业界高度认可,并且离“让人类成为多行星物种”的目标越来越近。仰望星空的MIS或许不会在地球上的3D打印产业里掀起狂澜巨浪,但却在遥远的深空里创造着愈加明朗的未来。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以创新科技引领绿色材料革命,国科海纳携全自然领域可降解塑料技术亮相中国国际橡塑展

上一篇:

我国可再生能源将继续释放巨大潜力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凡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及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QQ:3039235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