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冈机械的生产车间,技术工人正在测试智能制造设备。记者 孙俊杰 摄
亚洲工业网讯:德国库卡工业机器人、曼德机器人气动主轴、发那科焊接机器人……6月8日上午,国际智能机器人展览会——振宗机械展在厚街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举行,东莞的智能制造设备与国际知名品牌产品同场展示。
目前,广东省正在推进“机器换人”战略,与机器人技术相关的信息、家电、通信、装备制造业等产品规模已达3000多亿元,机器人与智能系统将成为制造行业下一波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东莞市政府还设立了“机器换人”专项资金,大力推动企业实施“机器换人”并扶持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
当前,东莞聚焦发力智能装备制造业,从昔日的造产品、买设备、用机器,到今日的造机器、造生产线、造智能工厂,引领产业体系创新升级。
在这轮人工智能的国际竞争下,智能制造深刻地影响着全球智造产业版图的划分。在与国外巨头的激烈竞争与合作中,东莞的智能装备产业正在探索着前行方向。
A 工业机器人国产化正在加速
走进正业科技位于松山湖的厂房,只见机器人在岗位上兢兢业业,前端接单和后续的物流也是全程自动化。这是正业科技自我研发的智能工厂3.0版本。企业技术总监梅领亮说,该技术在行业中处于领先的位置,甚至可对标海外。
正业科技由一家小作坊,转型成面向全国市场的装备企业,又转而进军国际市场,是“东莞制造”向“东莞智造”转型升级的先行者。
在劲胜精密东城厂区,机器人在厂房中忙碌,工人只需在控制中心或手机上对机器进行实时监测和远程操控。曾经在科幻电影中出现的“无人工厂”,在劲胜精密成为了现实。
更难能可贵的是,劲胜精密所用的智能装备、数控系统、工业软件均实现了国产化,其中莞产设备占据了相当比例。
劲胜精密执行总裁王建说,以前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劲胜精密沿用的是国外的设备,这些设备不仅所花费的成本很高,而且难于掌握生产的数据。原来国外设备操作的数据掌握在原厂商的手里,使用者无法掌握大数据,这对企业长期的生产是不利的。
后来随着国内技术的突破,劲胜精密开始采用“国产货”。如今劲胜精密可以轻松地完成对数据的采集、生产预案分析、生产模型的搭建、智能化生产等流程。王建说:“如今,在生产的过程中,集成控制系统起着‘大脑’的作用,由系统完成数据的收集和发出指令,还可以通过云端的大数据来进行分析,及时发现设备的损耗,改善产品的品质。”
不仅劲胜精密,倍增试点企业瑞必达在生产过程中也是沿用了国产设备。记者走进位于松山湖国家高新区的瑞必达工厂,偌大的厂区只有少数的工作人员,唯有机械手和工业机器人在有条不紊地作业。
令记者更为惊叹的是,这套智能制造装备由瑞必达自主研发,国产化率99%以上。东莞市瑞必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建军谈到“费功夫”研发机器人的缘由。他说:“我们的主营业务是生产手机屏幕玻璃,随着手机行业更新换代的加速,在外购买机器人很难符合企业生产的需求,自我研发工人机器人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