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工业网讯 又到了一周的尾声,紧接着迎来的也是一年一度的端午小长假。本周,3D打印行业发生了很多大事,也有很多新的技术,如果你还不知道,那么,就请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去看看吧!
1、中国研究人员研发3D打印“粘土水凝胶”再生骨骼
据外媒报道,中国研究人员日前发表了一篇介绍专用于支持骨细胞生长的3D打印材料的文章。在该聚合物或粘土纳米复合物材料的支持下生长的物质可用于治疗由外伤、畸形或肿瘤切除造成的骨缺损。目前活体测试结果较为乐观。
本研究通过利用3D打印的方式注入凝胶和粘土颗粒—一种与人骨自然相似的材料,用于治疗不同程度的骨折。材料的基础是氢键,通过紫外线反应及可附着的分子,显示出高度灵活的机械性能。研究人员通过添加不同量的粘土颗粒来控制材料的结构和流动之间的平衡。
经测试,粘土水凝胶在鼠成骨细胞中显示出活性。研究人员再将该材料用于治疗活鼠胫骨缺损。经过八周的愈合,事实证明粘土水凝剂可促进胫骨骨骼再生长。
2、3D打印文件嵌入缺陷可有效防止网络盗窃?
随着3D打印的日益增长,3D模型的知识产权越来越珍贵,您公司独特的3D打印产品可能变得毫无价值。近日,纽约大学Tandon工程学院的一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防止3D打印黑客和网络盗窃的方法。研究人员故意在CAD文件中嵌入缺陷,以此打击知识产权盗窃。
据介绍,通过将有意的缺陷嵌入到CAD文件中,它们可以有效地防止IP窃取的影响-不是通过防止盗窃本身,而是通过阻止黑客使用他们获得3D文件的能力。
研究人员说:“网络安全已成为云资源的主要关注点。虽然网络安全是重要的,而且是公司信息技术部门的责任,但如果网络安全被破坏,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文件被盗,则需要进行第二道防线。”
3、兰州化物所成功研发优异耐高温的光固化3D打印聚酰亚胺墨水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表界面研究团队在3D打印高性能墨水材料方面取得突破进展。他们发展了3D打印高性能聚酰亚胺光敏树脂,其优异的综合性能使高精度、高耐热性、高强度复杂结构零部件和机构的直接3D快速成型制造成为可能。
4、RMIT大学开发出世界最薄3D全息图 可用于日常电子产品
近日,由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RMIT大学)杰出教授Min Gu领导的一个研究团队设计出了一种不用戴3D眼镜就能看到的纳米全息图,它比一根人类头发薄1000倍。据RMIT介绍,它是有史以来被创建出的最薄的全息图。
据了解,常规的全息图调制光的相位,以产生一种三维深度的效果,但这要求全息图至少要有光学波长的厚度。RMIT团队与北京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绕过了这些限制,以一种拓扑绝缘材料(一种量子材料)为基础,开发了一个25纳米厚的全息图。由拓扑绝缘体产生的薄膜充当一个光学谐振腔,增强了全息成像的相移。
“这项研究的下一个阶段是开发出一种可以被放在液晶显示屏上的刚性薄膜,从而实现3D全息显示,”论文作者之一解释说。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看到漂浮在我们手表和智能手机屏幕上的3D图像。该技术也可用于制作信用卡和货币上的防伪标识。
5、LLNL开发出打印速度更快的金属3D打印技术DiAM
近日,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LNL)的一个研究团队表示,其已经开发出了一种新的更快的3D打印金属物体的方法,被称为二极管的添加剂制造(DiAM)。据悉,该3D打印方法比最初为国家点火装置(NIF)开发的OALV技术能够实现更快的打印。
据了解,新的金属3D打印工艺结合了OALV(一种使用液晶单元和光电导晶体的定制激光调制器)。OALV最初是通过针对NIF激光能量优化开发的,可以用于基于预编程图像(即3D模型)的大功率激光“动态雕刻”。
据研究人员介绍,新的3D打印技术不仅具有构建更大规模部件的能力,而且可以产生比现有3D打印机更高的成像质量。此外,OALV可以用于微调投影图像中的梯度,这也可以减少残余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