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工业网讯:以“中国能源行业唯一一家在美上市的互联网金融企业”这一光环加持的SPI绿能宝(SPI.O),不仅其旗下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正经历一场逾期兑付危机,这家公司自身也面临退市风险。
这家由国内新能源行业前首富彭小峰创立、在纳斯达克上市仅一年多的公司最新公布了2016年半年报。根据这份财报,SPI绿能宝2016年上半年实现营收6539.6万美元,同比2015年增长9.21%。但其净利润亏损达8705.4万美元,亏损幅度同比2015年大增约69%。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一份严重“迟到”的季度财报。今年1月,因未按时提交2016年第二季度财务报告,SPI绿能宝收到了来自纳斯达克市场的警告。此外,今年5月初,针对2016年度财报,SPI绿能宝发布了“无法及时披露”的延迟公告。界面新闻注意到,这并不是SPI绿能宝第一次出现年报延迟披露的情况。2016年4月份,针对2015年度财报,SPI绿能宝同样发布了延迟公告。
SPI绿能宝多次延迟披露财报,其背后正是该公司近些年来一直深陷经营亏损的泥淖。2013年至2016年上半年,SPI绿能宝的净利润分别亏损约3224万美元、520万美元、18480万美元以及8705万美元,合计亏损金额近3.1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一度曾经资不抵债的SPI绿能宝通过在2014年完成多轮融资以改善财务状况后,其负债率再现攀升的势头。截至2016年6月30日,SPI绿能宝的负债总额高达4.1亿美元,其资产负债率为75.53%,为2014年融资后的新高。
SPI绿能宝的主营业务为提供光伏解决方案,眼下处于舆论漩涡中的互联网金融投资平台“绿能宝”是集团旗下营收占比极小的金融服务业务收入来源。根据SPI绿能宝2015年的财报数据显示,当期其金融服务业的收入仅为149万美元,占比不足该公司总营收的1%。不过,“绿能宝”最大的作用在于成为作为光伏企业的SPI绿能宝所需项目投资资金的融资来源。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光伏产业的资金需求量大,掌握一定的融资渠道以保证良好的资金链,是光伏企业维持生存的一大支撑点。光伏企业的融资渠道包括银行贷款、发行债券等,但银行贷款审批严格,融资不易。因此,光伏行业向来都有融资难的现象。而“绿能宝”的运营过程可概括为:投资人通过购买“绿能宝”平台上的产品,获得该产品所对应的光伏项目,而绿能宝作为投资者的委托人,将对应光伏项目对外出租,从承租企业处获得租金,由此作为投资者的收益给予投资者。尽管绿能宝对外宣称其采取的是“实物融资租赁”这一商业模式,不能等同于P2P。但由于“绿能宝”平台上大部分产品的承租人均为SPI绿能宝旗下的关联企业,因而,“绿能宝”的运营模式始终难以摆脱“变相自融”的质疑。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