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工业网讯: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保障。没有土壤就没有农业,也就没有人们赖以生存的衣、食等基本原料。近年来,由于人类过度的使用化肥以及工业废水的乱排放等,对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环保部针对土壤污染现状,提出加快土壤监测体系建设,让被过度使用的土地“喘口气”。
土壤污染现状令人堪忧,修复工作迫在眉睫
根据2014年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公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我国土壤总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
多年来,我国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呈现双增长态势。据统计,从1979年至2013年,我国化肥使用量由1086万吨增加到5912万吨。2012年到2014年,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农药年均使用量31.1万吨。
据分析显示,我国土壤污染物类型以无机为主,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镉、汞、砷、铅4种无机污染物含量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逐渐升高,总体来说,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
日前,中国多个地区出产的稻米被查出镉超标,可见土壤污染不仅使土地本身陷入难以修复的困境,还将对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土壤一旦受到重金属污染,将会造成土壤性质恶化、自动调节功能丧失等恶性循环,且由于土壤自身对重金属没有自净能力,因此,一旦土壤遭受破坏,必须及时进行治理,防止土壤破坏更加严重。针对我国目前土壤污染现状,环保部及相关部门必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开展土壤修复工作。
加快土壤监测体系建设,改善土壤污染现状
近年来,随着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环保部及相关部门开始积极采取措施,对土壤污染开展检测、调查、防治、修复工作。
“十三五”期间将土壤污染治理问题提上日程。十三五规划强调,要加强土壤监测工作,完成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构建,逐步完善土壤环境监测与评价技术体系和标准规范。据权威人士预估,我国将在土壤监测、土壤检测、修复行业的投资超60000亿元,土壤重金属防治及修复产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环保部日前公布的《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提出,环境保护部将负责制定农用地土壤环境的调查、监测、类别划分、风险评估、风险管控或者治理与修复等环境保护标准和技术规范。建立全国土壤环境监测网络,会同农业和国土资源部门,统一规划农用地土壤环境监测点位,规定监测要求。
nbsp;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