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工业网讯:以前“无人机”在市民心里很“高大上”,只有特殊行业才能使用。不过近年随着民用无人机技术越来越成熟和其价格不断走低,拥有一架无人机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甚至成为一些市民平常“赚外快”的好帮手。媒体记者、拍客、影视演艺公司、执法人员越来越多的群体加入到“持有者”的行列,即使在农村地区,无人机也不再神秘和遥远。不过,随着小型无人机的火爆,一些潜藏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
飞入寻常百姓家
“我们是亳州最早拥有无人机的影视公司,当时亳州应该不超过5个。”亳州大鸟影视有限公司总经理赵腾飞自豪地说,“据我所知我们是亳州第一个‘悟’系列的大疆无人机,这是大疆无人机高端系列,中低端的有‘精灵’系列。”
谈到无人机的“价值”,赵腾飞用“如虎添翼”来形容,“以前想拍一些高大上的画面都不行,想拍其他视角的视频也不行。自从有了无人机,拍摄的视频更好了,公司的业务增多了,公安局、团市委、组织部都愿意和我们合作。”
对媒体来说,无人机已经不再是“选配”而是“标配”。亳州晚报社新媒体记者李庆亮介绍说:“亳州晚报社购买无人机正是基于其重要性,新闻现场的平面视角拍摄已经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新闻也需要创新。”
“记录亳州城市发展,保留亳州美好瞬间,突发事件,都要求记者摆脱人体视角,从空中拍摄画面,立体多维度的拍摄画面,无人机恰好给记者提供了新视角新视野,拍摄的画面更有冲击力。”李庆亮兴奋地说。
文化旅游年开幕式、空中看亳州系列等重大时刻和重要场景,亳州晚报社都出动过无人机,拍摄的画面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无人机不仅对媒体有吸引力,“影视公司买无人机的比较多,摄影家协会里的人也有买的。”李庆亮说道。
除了艺术创作,无人机也成了行政部门的执法“利器”。亳州经开区城管局最早购买了一架小型无人机,“三四千元,飞行时间只有几分钟,后来又买了一个较大型的无人机,两万多块钱。”工作人员介绍说。经开区城管局现有三架无人机,“两小一大。”
自从有了无人机,城管的工作便利多了,“控违效果非常不错。以前我们不能爬进村民家里,但无人机可以飞到上面拍摄;对企业的监管也方便了,无人机飞过去可以取证;小区违建监控也方便了,有时不进家中从外面就可以取证。”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价格的走低,持有无人机的门槛越来越低。“我当时买无人机花了三万多块钱,一组电池就要1200块钱,6组就是一万多。现在几千块钱就可以买到,所以市区大部分影视公司基本上都有了无人机。”
植保能手田间忙
无人机的市场并不局限于城市,在农村地区无人机的价值更容易凸显出来。谯城区农机协会会长焦魁介绍说:“2016年,协会里的10家合作社一次性购买了19台无人机,这得益于市农业部门对农业机械的补贴。”
“去年,市农委对农业机械补贴资金达到300万元,其中就包括无人机,无人机已经被当成‘植保机械’对待了。”焦魁高兴地说。“植保”就是植物的保护,在农业方面就是对农作物的保护,主要体现在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方面。
焦魁对无人机在农业方面的作用赞不绝口,“非常有用,提高了打药(农药)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农作物前期可以用自走式的农业机械打药,但中后期就不行了,尤其是像玉米这样的高杆庄稼,自走式的打药机械和人工打药都不行了,无人机的优势就显露出来了。”
1 2 下一页> page“以前,一个人一天能打十几亩药,一天下来就非常累了。但无人机一分钟就能打一亩药,一次飞行能打15到20亩地,效率大幅度提高。不仅效率高,效果也更好。无人机飞行时打药,能够把农药雾化,借助无人机的风力可以直达根部。”焦魁说道。
亳州飞瑞通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国庆对记者说:“农业植保是目前无人机应用最广泛的领域,前景非常好,市场也大。”亳州飞瑞通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母公司是北京飞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公司“专注于无人机农业、林业植保领域。”
“能节约90%以上的水,农药也节省不少,减轻了农业污染。我们生产的TD220型无人机,最大载荷150公斤,一次可以携带100公斤的农药,可喷洒农药400亩,大大提高了效率。”王国庆继续说。
在王国庆看来,无人机对农业植保的重要性并不局限于效率方面,“比如小麦的赤霉病,要求一个地区必须在几天之内实现农药全覆盖,除了无人机其他农业机械不可能做到这样的效果。中草药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不过,王国庆略带遗憾地说:“目前,亳州农村的村民对无人机接受程度不是特别高,主要是价格高。我们的收费标准是每亩地10元钱的服务费,虽然是低成本运营,但相比其他的打药方式还是贵了不少。”
但对无人机的未来,王国庆充满信心,“虽然现在请我们打农药的农户不多,但这个市场是非常大的。政府实施‘一喷三防’时我们会参与进去,中粮大户和家庭农场也愿意和我们合作,同时我们积极‘走出去’,去年我们去了江西、天津、北京、海南、湖北等地,提供农药喷洒服务。”
无人机“事故易发”
“飞行事故”是持有者最不愿意碰到的事情。焦魁惋惜地说:“我们以前没有无人机,都是请外地的无人机来打药,有一次租涡阳的无人机,结果飞着飞着掉下来的,摔坏了。2015年我也买过一个,不好用退了。”
亳州晚报社虽然拥有无人机一段时间了,但飞行的次数不多,“意外情况多,坠机率高。造成事故的原因很多,场景不熟,电池突然断电、脱电,飞机自身的故障,有时天上飞的动物和其他物体也有可能造成飞机坠毁。”
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亳州晚报社花了一千多元为无人机购买了保险。“操作无人机时,建议两个人共同操作,一个人飞行,另一个人观察周围环境。先熟悉周围环境,观察后规划飞行线路。心理素质也要过硬,提高应变能力,尽量避免和减少损失。”李庆亮建议说。
亳州经开区城管局的第一架无人机“经常摔,开始大家不会用不熟悉,后来技巧慢慢提高了,情况好了起来。飞的时候一定要远离高压线,对无人机干扰大。”工作人员介绍说。
不仅是新手容易遇到“飞行事故”,即使是老手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赵腾飞笑着说:“去年七夕,我们的无人机在飞行时被鸽子撞了下来,花了6000多块钱维修的。这样的意外让我们猝不及防。”
亳州飞瑞通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国庆说:“我们公司不仅提供无人机租赁服务,未来还生产无人机。培训‘飞控手’也是我们公司的业务之一,提高操作人员无人机的驾驶技巧。”
监管成“真空地带”
尽管无人机的发展日新月异,但记者在采访时却没有找到相关的主管部门。市气象局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无人机不归我们管。”“有根(线)的归我们管,没根(线)的不归我们管。”工作人员比喻说。
亳州市安监局也说无人机不属于他们的业务范围,“不过如果具体说,肯定有监管部门。如果你拍摄别人的隐私,别人肯定会告你。如果你的无人机摔下来砸了别人,别人也会找你赔偿。”
尽管没有找到具体的主管部门,“目前有个协会起着规范引导的作用。”李庆亮介绍说。这个协会就是AOPA,中文名是“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2004年8月17日成立,是中国民用航空局主管的全国性的行业协会,同时也是国际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IAOPA)的国家会员,作为其在中国(包括台湾、香港、澳门)的唯一合法代表。
国家民航局将无人机驾驶人员的资质管理权授予了AOPA,时间是2015年4月30——2018年4月30日,管理范围为视距内运行的空机重量大于7公斤以及在隔离空域超视距运行的无人机驾驶员的资质管理。(隔离空域,是指专门分配给无人机系统运行的空域,通过限制其它航空器的进入以规避碰撞风险。)
中国AOPA执行秘书长柯玉宝介绍说:“中国AOPA不是公务员单位,颁发的只是训练合格证,不是执照。在目前没有相关法律法规出台前的特定时期,这个训练合格证等同于执照。”
但是国家民航局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管理暂行规定》中有如下规定:下列情况下,无人机系统驾驶员自行负责,无须证照管理:
A.在室内运行的无人机;
B.在视距内运行(半径≤500米;相对高度≤120米)的微型无人机(空机重≤7公斤);
C.在人烟稀少、空旷的非人口稠密区进行试验的无人机;
法规同时规定在其它情况必须需要无人机“驾照”。换句话说:在飞出视距(距离超过500米或者高度超过120米),或者驾驶空机重量大于7公斤的无人机都是需要AOPA“驾照”的。不过,采访中,亳州市区大部分无人机“驾驶员”都不具备“无人机驾驶证”。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