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工业网讯:在这场“卡位大战”中,单车产能是关键,为了快速生产共享单车,智能机器人也火速上线。在广州黄埔开发区,生产小鸣单车的广州凯路仕集团工厂的机器人正在加班加点地工作。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凯路仕在2016年末投入3000多万元从广州中设机器人智能装备公司购买了自动化焊接机器人,加上原有的自动喷涂、编轮等智能机器人,实现日产2万辆的能力,效率达到业界高峰。
近年来,在广州、深圳、佛山等地的工厂里,机器人的身影越来越普遍。而广州除了火热的共享单车智能机器人生产线,智能机器人已进入了汽车制造、纺织、食品、精密仪器、军工等领域。机器人,这颗镶嵌在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在广州掀起了产业化的热潮,同时广州智能制造产业正在迅速走上快车道。不久前,广州市政府在美国举办2017年《财富》论坛推荐会透露,去年广州智能机器人生产量在全国已排名第二。
机器人节约了70%的人力
全铝车身、加厚车架、实心轮胎、齿轮传导、扫码即开的智能锁、嵌入芯片……在广州开发区凯路仕工厂车间里,一条条机器人生产线正在不停地生产着蓝色的小鸣单车。
由于每天出产的小鸣单车数量众多,从工厂生产出来后就占据了厂区所有的空地,连绿化地也不放过。据了解,现在小鸣单车是凯路仕工厂产能的主力。
凯路仕副总经理曾新辉说,这些小鸣单车都是经过测试合格的产品,投放到街头后,用户就能直接开锁骑走。“在采用自动化焊接机器人后,配合已有的10条组装线,现在工厂每天产能都保持在1万多辆。有时投放量大,工人加班加点,一天产能可以高达2万辆以上。”
据曾新辉介绍,凯路仕共购入120台焊接机器人生产线,专供小鸣单车的钢车架使用。现在的焊接机器人一天可以焊接300个车架,整条生产线1.5个小时可以生产出800—1000个车架组。以往全人工生产,一天只能焊接1000个车架组,自动化生产优势明显。
自动化生产线旁的工人主要职责是将组件安装到模具上,让机械臂焊接。与以前相比,节约了70%的人力。
目前小鸣单车已经在广州、上海、深圳、杭州、无锡、汕头6个城市实现投放。曾新辉预计,今年凯路仕工厂要生产小鸣单车400万辆。
据曾新辉介绍,小鸣单车的生产都是按照欧盟EN标准进行。而共享单车要长时间经受风吹日晒和雨淋,所以小鸣单车的生产要求提升为欧盟标准的1.5倍,这样才经得起用户的“折腾”。
小鸣单车创始人兼董事长邓永豪就是拥有广州自行车品牌凯路仕的老板,工厂就设在广州开发区,零配件供应商也大多在广州。进入2017年,作为新三板上市公司,凯路仕拟融资2.45亿元,主要用于发展柬埔寨工厂和小鸣单车产品。今年小鸣单车400万辆的目标占据凯路仕产能的大头。
“400万辆放在任何一个自行车品牌来说,都是一个超高的数字,不上机器人生产线,靠人工是不可能的。”凯路仕工厂机器人生产线提供商广州中设机器人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鑫渲认为,共享单车作为“互联网+物联网”模式,也为制造业开启了一扇窗,那就是广泛地使用智能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