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研制取得重要突破,承接了世界最大的22000箱集装箱船批量订单。C919大型客机成功首飞,累计订单已达700架;ARJ21-700完成实验、试飞、取证、生产等自主研制全过程;新舟700新型涡桨支线飞机转入详细设计阶段;新舟60/600交付105架飞机,其中出口57架分布在17个国家;中俄远程宽体客机项目顺利开展,合资公司正式挂牌,客机命名正式发布。全面启动实施了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重大专项,加快实现从测绘仿制到自主创新的战略转变,成立了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同时,装备制造领域积极开展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HD系列电动插桶抽液泵
2016年6月,首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动力电池创新中心正式成立;2016年12月,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筹建。Y型气动油桶泵
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相关部门发布了《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基本形成了推进智能制造的顶层架构,明确了攻克五类关键技术装备、夯实三大基础、培育推广五种新模式、推进十大领域成套装备集成创新应用等重点任务。
通过中央与地方、企业与研究机构等多方共同努力,以智能制造专项、试点示范和标准体系建设为抓手,中央、地方协同配合,产学研用联合实施,各方面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初步形成。QJ系列不锈钢潜水深井泵
2015—2017年,共组织实施428项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带动总投资722亿元;遴选确定206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覆盖30个省(区、市)、63个行业。累计研发使用316项关键技术装备和215项重点领域急需的智能制造成套装备,高性能大型金属构件激光增材制造装备、分布式控制系统(DCS)、轨道交通用绝缘栅极型功率管(IGBT)、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等实现突破。累计开发工业软件505项,形成了全球首款增材制造开放式一体化控制软件、运动控制核心技术、“i5智能数控系统”等创新成果。累计申请专利723项,形成国家、行业、企业等各类标准589项,初步建立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架构。
通过加快推动智能转型,装备制造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升30%以上,运营成本平均降低超过20%,并探索形成了航空装备、汽车等领域以供应链优化协同为核心的网络协同制造模式。QSPD型单相不锈钢潜水泵
在强化基础方面,搭建以高端液压件协同平台为代表的对接平台,整合产业上下游资源,推动“主机+配套”协同发展,在工业强基专项资金的支持下,推动工程机械关键液压件、高端航空紧固件等产品实现了工程化、产业化,打破了长期以来依赖进口的局面,有效地解决了装备制造领域一批“卡脖子”问题。
在规范行业管理方面,为促进装备制造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发布了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和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管理实施办法,进一步加强对符合船舶行业规范条件白名单企业的监督管理,发布了优质船舶配套产品目录,实施甲板机械质量品牌工程,积极推动民用航空工业有序布局,加快标准建设,规范民用无人机产业发展,大力推动汽车公告行政许可管理改革,实施《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发布了《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推进低速电动汽车规范化发展。
(原文地址:http://www.pumpzc.com/hydt2017122805/)
中成泵业矿用潜水泵维护保养、故障排除时拆卸组装流程示范,WQ型潜水泵结构图动画演示。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IxMTk3MTI0OA==.html?spm=a2hzp.8253869.0.0